高通教科書式的專利戰,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近期,高通與蘋果的恩怨引人側目。12月10日,一家中國法院授予了高通針對蘋果在華四家子公司提出的兩個訴中臨時禁令,要求其立即停止進口、銷售和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的蘋果手機產品(包括iPhone 6s到iPhone X)。據悉,高通與蘋果的恩怨也由來已久,雙方間的訴訟已超過50場,涉及到數十億美元的賠償。
知識產權訴訟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市場競爭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專利戰,更是成為扼制對手較為直接的武器。高通教科書式的專利戰,讓全球科技企業意識到核心專利的價值和威力
近幾年中國專利數量崛起,但專利質量成色不足,近九成屬于“一般專利”,制度建設亟待提速,吸引企業增加專利投入和維護。
在經濟向高質量增長轉型的階段,知識產權保護對推動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至關重要。從當前國家措施來看,符合經濟發展方向的中小企業、新經濟等創新主體將優先在制度建設中獲益,享有相關“綠色通道”。
高通教科書式的專利戰,讓全球科技企業意識到核心專利的價值和威力
實際上,通訊巨頭高通與各大手機廠曠日持久的專利戰從未消停過。在2G-3G時代,高通幾乎壟斷所有有關CDMA技術的專利,大大小小約兩千項左右,并將專利技術套入通訊標準并全球推行。當全球市場開始廣泛使用這項技術的時候,高通構建了一個實力不亞于其研發團隊的律師軍團,在全球范圍打專利官司,大額賠償金幾乎成為所有手機廠商的噩夢,并稱高通的專利費為“高通稅”。高通的專利費收取方式很霸道,手機廠商先要交一筆授權費,手機出廠后在按售價5%-10%繳“高通稅”。
高通和蘋果的恩怨也來源已久。4G時代開始后,高通壟斷地位在逐漸瓦解,“高通稅”有所下降,但依然不菲。蘋果和高通之間的對抗始于2017年1月,蘋果率先起訴高通專利費收費方式和不平等排他協議,此后雙方已展開超過50場訴訟,涉及到數十億美元的賠償。
知識產權訴訟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市場競爭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專利戰,更是成為扼制對手較為直接的武器。
高通教科書式的專利戰,讓全球科技企業意識到核心專利的價值和威力,加強專利保護意識成為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必須經歷的成長。
近年來中國專利數量崛起。PCT專利申請量是衡量一國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中國在這一指標上排名世界第三,僅略少于美國、日本,且增速很快,遠遠高于全球的增長速度。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整體實力的提升,也反映出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在日益增強。
國內大中型企業開始逐漸樹立“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壟斷化”的技術發展路徑。
此前某民企曾與海外知名企業展開過一場漂亮的專利反擊戰,不僅令其支付了過億的補償金,還達成一系列全球和解協議。體現出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環境中不斷成熟,在專利戰中亦不再被動。
在貿易摩擦日益嚴峻的今天,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有助于中國企業保護經營安全,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也有助于中國創立良好的營商環境,贏得國際尊重。

數據來源:Wind
圖2中國PCT專利申請量增速快

專利的本質,是技術創新的競爭壁壘,越是核心的專利則意味著越寬的護城河,但我國專利價值整體較為落后,這與研發能力、技術水平有關,也與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息息相關。
衡量專利價值,司法判決可能更看重專利產品的市場銷量,市場專利價值的評估主要考慮類型、申請量/有效量、權項數/特征數、同族、引證/被引證、法律狀態、科學關聯指數(引用科技文獻數量)、技術覆蓋范圍(IPC)、技術發展等因子。
根據Innography(專利綜合分析數據庫,提出專利強度這一指標來評價專利價值)的算法,我國專利授權總量中93.57%的是“一般專利”,我國專利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也較低。
圖3 2015年各類專利強度占專利授權總量的比例

資料來源:CNKI,Innography,招商證券
圖4 2015 年專利平均被引用次數

資料來源:CNKI,Innography,招商證券
如何判斷一個專利的價值,可以參考“專利五年維持率”這一指標。專利的維護是有費用的,通常只有有價值的專利才會有人每年續費維護5年以上,例如如是為了騙補貼、課題交差或沽名釣譽的低價值甚至無價值專利,往往不會費心維護。截止2018年10月底,合計專利五年維持率為68.3%,當然這個比例一直也在不斷抬升,顯示出我國專利質量的進步。
圖5全國專利五年維持率

數據來源:知識產權局
我國專利質量成色不足,主要因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處于初期。一項高價值專利制作,可以將其理解為企業打造的精品產品,整個制作的過程需要發明者和代理人深度融合工作,需要企業加大對專利申請的成本投入,也對代理人的專業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還需要制度環境的進一步完善和便利。例如,近期38個部委聯合發文,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其中,對知識產權侵權加大了懲戒力度,部分侵權現象未賠償,要按失信人處理。這將激勵企業愿意為“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壟斷化”付出更高的成本。
總而言之,行業建設是長期過程,需要制度環境的不斷完善,參與者的不斷成熟和努力。
知識產權制度紅利下,創新主體享有“綠色通道”知識產權強國是我國的國家戰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要求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
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才能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其核心要素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對推動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估算,如果能有效利用專利信息,可使企業研發工作平均縮短技術研發周期 60%,節約科研經費 40%。
從當前情況看,符合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新企業在這一國家戰略中處在優先發展隊列中。例如,中國的專利審查將會優先新興產業,2017 年 8 月 1 日起,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專利審查可以優先申請,同時對小微企業專利創新、高質量專利融資也有相應政策傾斜,為代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研發型企業、創新型企業解決后顧之憂。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