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舉國矚目,就等于首批企業“值得炒”嗎?
截至3月27日,頭兩批共17家申請科創板的企業被受理,6月或將能見到首批企業上市。有觀點認為,科創板被提出設立、舉國矚目,因此在初期上市應該都是好企業,值得“炒一把”。也正因為如此,首批受理企業因為質量參差不齊,而引發爭論。
我們認為,這種觀點并沒有理解科創板設立的目的,也沒有理解注冊制的本質,所以導致出現預期落差。
根據證監會對科創板的定位,科創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將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而注冊制,是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上市規則體系,監管機構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審核,而將發行人的股票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
科創板試點注冊制。《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同意發行,不表明證監會和交易所“對該股票的投資價值或者投資者的收益作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對注冊申請文件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作出保證”;“因發行人經營與收益的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所以,科創板從受理到審核,將會完全注冊制的特點進行,以便更具包容性,鼓勵更多企業借助科創板獲得直接融資。如果要保證初期企業的質量,就意味著對企業進行實質性審核,這與注冊制特點相違背。
3月27日,上交所在答記者文中表示,在受理環節,僅是對企業申請文件齊備性、中介機構資質等的核對,僅相當于申報企業獲得了“準考證”。
從長期來看,科創板是高端制造業升級、戰略新興產業彎道超車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在特殊國際環境下,其建設任務更緊迫。科創板的成功,不在于保證第一批企業質量,而在于實現其長期目的。因此,科創板必須實現如下三個功能:
未來,科創板要實現把資源配置到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產業里的優質企業中。這意味著,科創板或將不會鼓勵普漲出現。
產業的發展是百年大計,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而資本市場只有讓多方都有賺錢效應,才能吸引更多的資金支持。這意味著企業、投資人和機構必須共贏。只有賺業績增長的錢,才能做到正和博弈。在“炒一把”的思路下,股價出現暴漲暴跌,由此出現的“減持套現”、“打新”、“炒概念”等等都是零和博弈,對于科創板的長期建設并無益處。
通過國內外資本市場的發展經驗來看,市場的定價相對行政定價更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助于減少外部監管成本。否則可能衍生一些難題。例如2014年起新股發行市盈率有了不超過23倍的“隱形紅線”,雖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股高價發行,但又導致出現“全民打新”的非理性現象(預期企業的發行市盈率過低,上市后股價會大幅上漲)。本該通過分享企業發展來實現股權增值的投資人,則轉向“博傻式”的開板暴漲。當然科創板并不意味著不做管理,而是通過不斷完善資本市場的基本制度,提高市場的定價效率。
因此,從立規建制、引入長期資金等角度,來打造長期服務實體經濟轉型的環境,才是最重要的。而要求監管層來篩選好的首批企業,來增加大家對科創板的信心,是“飲鴆止渴”的思路,不利于科創板的資本市場改革試點的前進。
為了盡快實現這一點,監管層必須盡快釋放出信號:只要符合上市標準,就可以申請上市,至于上市后的投資價值將由市場自主決定。
3月22日,第一批受理的科創板企業名單出爐引發巨大分歧,通過受理的企業質量參差不齊。這正說明交易所在理智專業地展現注冊制下該有的監管態度,這意味著,這些企業短期的基本面將有好有壞,需要投資人自行甄別。
采用注冊制的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以誕生了一批優質的互聯網企業(微軟、Facebook等)而聞名,但同時也有著較高的退市率。根據媒體引用的WFE的數據,2007年到2018年10月,納斯達克的退市企業達到2662家,退市率為7.6%。在全球16家主要交易所中,退市率排名第二。
對于首批企業的分歧爭論,恰恰體現了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希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