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環境出現全面改善 ——點評1月社融放量
作者: 時間:2019-02-15 瀏覽:2739 來源:星石投資_14年老牌私募,14座金牛獎獲得者
【數據】中國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 32300億人民幣,預期 30000億人民幣,前值 10800億人民幣。中國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 46400億人民幣,預期 33070億人民幣,前值 15898億人民幣。中國1月M2貨幣供應同比 8.4%,預期 8.2%,前值 8.1%。
【觀點】
1月信貸數據和社會融資規模放量,社融存量增速大幅回升0.6個百分點至10.4%,信貸、債券融資等各方面融資環境出現全面改善。
往后看,穩健偏松基調有望延續。從國內來看,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有所增強、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持續推出,疏通寬信用傳導渠道的政策成效開始逐漸顯現,而當前的低通脹水平也支持穩健偏松的貨幣政策基調;從外部來看,各大主要央行“鴿”聲四起,國內貨幣政策的外部約束亦有放緩。
目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組合拳”發力正在形的累積效應,利好投融資,經濟悲觀預期或將有所修復;加之兩會臨近,政策有望進入密集落地期,外資近期也在加大流入A股市場,有望進一步對市場形成支撐。
1、信貸數據總量超預期,結構顯示寬信用措施持續發力
1月份的信貸總量數據超出預期較多,其中,票據融資再創新高。可能意味著商業銀行正通過短期票據,來加大對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支持(票據的信貸審批相對容易、效率高、融資成本也相對較低);
中長期貸款也同比增長9%,信貸支持力度不低。
分部門來看,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23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2.58萬億元,各類期限貸款增速皆有修復。其中:
短期貸款增加5919億元,同比增速57.84%(2018年除10月以外都是負增長);中長期貸款增加1.4萬億元同比增加5.26%(2018年同期為-12.5%)。此外,票據融資自2018年5月以來持續高速增長,2019年1月份增長5160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13.87倍。
從居民部門來看,新增居民戶貸款989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93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969億元,增速均遠高于2018年同期。
2、新增社融大幅放量,增速出現拐點
1月實體融資新增規模同比多增1.56萬億元,2018年11月/2018年12月/2019年1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為9.87%/9.78%/10.39%,其中非標融資企穩、專項債發行提前、企業債券融資大幅增長是主要的貢獻因素。
分項來看:
1)對實體人民幣貸款3.57萬億,同比多增8800億,同比多增33%。
2)企業債券近三個月發行火爆,1月新增4990億,同比多增達3760億,企業債券融資環境亦有改善。
3)表外融資一年以來首次出現顯著改善,委托貸款僅收縮699億,降幅顯著收窄;信托貸款新增345億,止跌企穩;未貼現票據新增3786億,同比多增2349億,說明表內票據融資并不完全是由表外融資騰挪而來,而是對民營小微企業的增量支持。
4)2019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提前,1月新增1088億,同樣對社融高增形成邊際貢獻。
3、金融數據全面改善,邊際寬松政策支持下經濟或將平穩筑底
2018年上半年偏緊的金融環境,疊加意料之外的貿易摩擦,使得經濟超預期下滑,企業和投資者信心不足。
目前來看,信用環境已經有明顯改善:
一方面,從國內來看,TMLF、定向降準操作以及永續債發行緩解了銀行負債端和資本方面的壓力,增強了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
另一方面,中辦、國辦近日發文要求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未來社融增速仍將趨勢企穩;從海外來看,近期海外主要央行也紛紛轉“鴿”,我國貨幣政策的外部約束減少,預計寬松格局仍將延續。
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有望帶動廣譜利率全面下行,利好投融資。我們判斷,在政策的積極對沖之下,經濟有望在2019年平穩筑底。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