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降準更強調結構性調控!TMLF第二次操作,貨幣政策不會轉向 ----點評央行TMLF操作
作者: 時間:2019-04-24 瀏覽:3234 來源:星石投資_14年老牌私募,14座金牛獎獲得者
4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日開展2019年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人民幣2674億元。此次TMLF期限為1年期,到期可根據金融機構需求續做兩次,實際使用期限可達3年;操作利率3.15%,比MLF利率優惠15個基點。
此次TMLF操作,系該工具創立以來央行第二次進行操作;操作期限和利率均與前一次相同。
此次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一方面對沖本周3000億元逆回購到期形成的資金缺口,另一方面進行精準滴灌,引導商業銀行將流動性投放至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整體而言,當前既沒有大規模收緊貨幣的基礎,也沒有必要。精準滴灌、降低實體融資成本仍有必要,結構性調控將成為下一階段主旋律。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結構性調控,根本轉向的可能性不大。
1、本次TMLF是當前時點的客觀需求
本周約有3000億的逆回購到期,加之季度繳稅和MLF到期,此次2674億元的TMLF操作有助于穩定月末資金面。由于直接定向降準的信號意義過強,可能引致樓市加杠桿等風險,因此本次采取TMLF操作是更好選擇。
2、TMLF更強化貨幣政策結構調節功能
相比其他貨幣政策工具,TMLF操作具備更為明顯的結構調整特性,更加注重貨幣政策的結構調節功能:
1)相對于MLF,TMLF期限更長,有利于商業銀行投放長期穩定負債,改善流動性指標;
2)TMLF相對于MLF利率優惠15bp,有利于降低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避免由于銀行負債端成本抬升實體經濟融資成本;3)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將是一段時期內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而TMLF能夠引導商業銀行將流動性投放至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利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3、未來貨幣政策根本轉向可能性不大
從近期監管動態來看,貨幣政策已經逐步從此前的“救急模式”向“穩健中性”的常態回歸。但未來貨幣政策實質性轉向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雖然目前信用底已經確立,宏觀經濟筑底的積極信號也在逐漸累積,但持續性仍有待觀察,因此穩增長仍是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之一。
第二,CPI通脹風險可控,PPI仍處于相對低位:近期CPI上行主要受食品項豬價上行和倒春寒的驅動,考慮到肉制品替代效應和天氣轉暖,疊加增值稅下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CPI通脹風險;PPI方面,在全球主要國家PMI下行、國內需求未明顯企穩的環境下,大幅上行概率不大。
第三,貨幣并未明顯超發,目前M2增速在8%左右,未來增速也將維持在與經濟名義增速相匹配的狀態。
4、精準滴灌、降低實體融資成本仍有必要,結構性調控將成為下一階段主旋律
上周央行貨幣政策例會對于經濟形勢判斷更加樂觀,貨幣政策措辭也有所變化,公告中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的表述,使得市場對于貨幣政策收緊產生擔憂。客觀上講,一季度經濟總量數據表現良好,但從結構上看仍存有瑕疵,如投資端來看,一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4.4%,較1-2月也有所提升;房地產投資同比增11.8%,在1-2月同比增11.6%的高位進一步提升0.2個百分點;但是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繼續回落至4.6%,意味著一季度社會融資更多的進入到基建和地產領域,因此定向調控更為關鍵。
近期政治局會議指出的我國經濟問題“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降成本、補短板和“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點。我們認為,雖然當前環境下貨幣政策寬松空間或將有限,但是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性不大,未來貨幣環境仍將維持友好。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