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落,A股漲,寬松預期又起?
作者: 時間:2019-05-15 瀏覽:3345 來源:星石投資_14年老牌私募,14座金牛獎獲得者
今日4月份經濟數據發布,整體不及預期,工業增加值、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均回落。細分來看,投資端小幅回落,主要受制造業投資增速超預期回落影響;消費端整體回落較大,特別是地產下游消費下行幅度居前。
我們認為,短期來看,經濟數據超預期回落,經濟仍處于企穩初期,短期內或將有所反復,“穩增長”仍然是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任務,在底線思維指導下逆周期調控政策將相機抉擇。中長期來看,隨著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調結構、產業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代表新經濟發展方向的成長股表現將會更好。
一、4月經濟數據解讀
(1)投資端小幅回落,制造業投資是最主要拖累因素
4月份投資端小幅回落,制造業投資是最主要拖累因素。其中:房地產投資同比增11.9%,較前值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同比增4.4%,與前值持平;制造業投資同比增2.5%,前值為4.6%,回落2.1個百分點,是投資端最主要的拖累因素。
① 房地產投資韌性較強,主要受房企交房臨近下建安剛性支出支撐,預計年內高增速難以維持但將具備韌性。4月份房地產投資延續年初以來的高速增長,成為投資端最主要的推動因素。受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影響,4月份房地產企業資金流出現明顯改善,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8.9%,較前值大幅上行4個百分點。
但是,今年以來房地產投資的增長主要由建安投資推動,未來房地產投資能否維持現在的高增速,仍然存在著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一般來說,土地購置會領先房地產投資6-12個月,而年初以來房企對拿地都比較審慎,比如,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大幅下滑,未來房企投資可能可持續性將會有所下降。
圖1:房地產企業資金來源增速大幅回升

數據來源:Wind
圖2:土地成交面積加速下滑

數據來源:Wind
② 在高基數效應影響下基建投資同比增速持平4.4%。去年1-4月基建累計增速12.4%,基數仍較高,對基建回升節奏有一定影響,預期未來仍將保持穩中有升的趨勢。但是,考慮到1季度經濟企穩跡象累計,防風險的底線思維下杠桿力度或將弱化,但仍將發揮托底作用。
③ 制造業投資受前期盈利下滑影響,1-4月累計同比增速繼續下滑至2.5%,是投資端的主要拖累。目前來看內外需短期內仍趨弱,制造業投資仍將繼續承壓,緩解民企融資難、制造業減稅降費的各類政策效果仍待發揮。但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1.4%和15.5%,增速分別快于全部投資5.3和9.4個百分點。
(2)受假期錯位影響,消費端不及預期
消費端受假期同比減少影響增速回落,短期數據或將反復,但預計年內仍將維持穩健。4月社消零售增速7.2%,限額以上零售增速1.8%,均較3月下滑,但是,4月假期同比減少2天,按照統計局的測算,剔除這一因素之后,4月全國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8.7%,與上月持平。
細分項來看,房地產下游消費增速回落最為明顯;另外,石油及制品消費受去年高基數影響,大幅回落7個百分點至0.1%,也對社零造成較大的拖累。而汽車作為去年下半年以來消費的主要拖累項,4月汽車項(-2.1%)對消費的拖累有所弱化;除此之外,文化辦公用品(3.6%)轉正,糧油食品(9.3%)、日用品(12.6%)、中西醫藥(11.5%)等必選消費仍保持較高增速,個稅減稅和居民收入增速上行仍將對消費帶來邊際支撐作用。
圖3:地產下游消費增速大幅回落

數據來源:Wind
圖4:汽車項對消費的拖累弱化

數據來源:Wind
二、經濟下行壓力仍存,未來寬松邊際或有所提升
今年以來,總量政策的總體基調是“托而不舉”,短期經濟筑底過程中仍有波折,因此,“穩增長”仍然是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任務。展望未來,逆周期調控政策將在底線思維指導下相機抉擇。
以貨幣政策為例,在今年一季度各項經濟數據都向好的背景下,4月份貨幣政策有邊際收緊的預期,監管層也多次提及“不搞大水漫灌”“把好貨幣總閘門”等。但是,隨著5月份以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目前仍需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因此,今日央行在定向降準前夕超額續作200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考慮今日2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流動性240億元;另外,央行對千家縣域農商行定向降準正式實施,首期將釋放約1000億元的流動性。
三、經濟轉型升級方向不變,長期看好代表新經濟發展方向的成長股
隨著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調整產業結構、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經濟下滑壓力是制約的主要因素,現在宏觀調控政策也在尋找兩者的平衡點。以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地產、基建等投資性行業,只需要注入充足的流動性,對于經濟的刺激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但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已經轉變,高端制造、產業升級將是明確的方向。
從中長期的視角來看,中央提出注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注重高質量發展,目前科創板、減稅降費、退市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都在穩步推進,助力新經濟更好的發展,未來成長股將更具投資優勢。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