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息潮,美股大漲,中國跟還是不跟? ——點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降息暗示
中國要“跟進”嗎?我們認為,長期來看,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是長期目標,不排除降息的可能性;短期來看,在經濟承壓、流動性面臨季節性緊張的時點,采用結構性貨幣寬松工具仍是大概率事件。
從當前美國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來看,美聯儲也確實有降息的理由:
1)10年期和3月期美債利率倒掛“史上罕見”,6月4日,10年期美債和3月期美債收益率倒掛利差達到28bp,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債利率倒掛最深的一次;
2)美國經濟較年初明顯放緩, 5月美國制造業PMI為52.10,較年初的56.60明顯下行;近期通貨膨脹率也明顯低于預期。
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寬松。
世界銀行、IMF、OPEC等國際組織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為了應對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多數轉向寬松:
3月,歐洲央行重啟TLTRO、美聯儲停止加息縮表;
5月初,新西蘭央行降息25bp至1.5%,達到該國歷史最低水平;
印度央行分別在2月、4月兩次降息,總共降息50bp;
6月初,澳大利亞央行降息25bp;
同時,日本央行也多次表示,為了應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日本貨幣政策將維持寬松。
這場全球降息潮,緣于去年貿易摩擦開始后,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受阻,今年經濟放緩越來越明顯。
中國短期或難跟進,但結構性調控手段仍將呵護流動性
我們認為,長期來看,我國的貨幣政策選擇并不排除降息的可能;但短期來看,降息對于政策寬松的指示性過于明顯。面對整體流動性偏緊的狀況,我們認為央行最有可能的應對措施還是“公開市場操作+續作MLF或TMLF”。
近期,國內大量資金到期,整體流動性偏緊。央行5月27-30日開展的800億、1500億、2700億和300億元的7天逆回購操作將分別在本周對應的時間到期,并且,本周四(6月6日)將有4630億元的1年期MLF到期。因此,本周共有9930億元的公開市場資金到期。除此之外,今年6月同業存單到期償還壓力較大,其中6月第二周的兌付余額高達5872億。
CPI或將掣肘貨幣政策。受豬肉、水果等農產品大幅漲價影響,我國CPI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
結構性貨幣寬松工具將是更好的選擇。從國家意圖來看,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仍然是經濟工作的重點。4月國常會提出,要確保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今年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再降1個百分點。
下一篇:穩增長實錘政策出臺 市場大漲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