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穩坐好,5G大規模資本開支將開啟,A股從“炒概念”走向“炒業績”
6月6日,工信部向四家機構發放5G商用牌照。牌照下發意味著運營商獲得提供5G服務的許可,中國的5G元年開啟。
我們認為,本次發牌時點提前,意味著5G網絡的建設節奏或加快,相關板塊有望從炒概念轉向炒業績。2020-2023年為中國5G投資高峰,而資本市場的投資將先于5G建設節奏。
隨著牌照發放,預計2020年中,運營商能夠形成較大覆蓋面的商用能力,5G產業鏈相關板塊也將逐漸進入業績釋放期。
首要關注的是,新一輪大規模資本開支即將開啟。
從3G和4G建設周期來看,5G相關產業鏈市場的爆發或持續到2023年。考慮到本次發牌時點提前,5G網絡建設節奏或加快。
2009年1月,3G牌照發放,3G基站建設迎來一波小高潮,總建設基站超過26萬站,推動3大運營商2009年總資本開支達2800億元,其中與3G直接相關約1700億。
在隨后的2010年到2014年,3G基站建設達156.5萬站,推動3大運營商資本開支2375億/年-3769億/年,并且是逐年遞增。
2013年底,4G牌照發放,4G基站投資爆發,2014年-2016年是4G基站建設高峰期,資本開支分別達到3769億元、4386億元和3562億元,相比3G時期大幅增長。
如今5G來臨,根據3大運營商的規劃,2019年用于5G的資本開支,預計在330億左右,年內增加基站10萬座左右。
商用牌照發放后,組網規模將迅速提升,意味著2020年資本開支有望大幅提升,預計將達到1350億元,對應的5G基站約50萬座。
圖:5G推進時間表
來源:招商證券
從2G升級到3G再到4G,除了拉動電信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每一輪通信技術換代,也將拉動信息產業與其他垂直行業發展,將帶來巨大的持續性的經濟外溢效應。
3G時代,中國智能手機需求高速增長,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09-2013年間,中國智能手機平均每年出貨量增速103%。
4G時代,雖然手機市場以存量換代為主,智能手機市場擴張放緩,但移動互聯網行業爆發,如手游、高清視頻、VR/AR等,成為帶動電信業流量爆發的新增量。
5G時代,隨著應用場景愈加豐富,如物聯網、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等,移動終端將從手機端,擴散到萬物互聯,有望拉動5G電子設備需求的新一輪爆發。
中國作為全球5G潛在用戶最多、終端覆蓋面最廣的國家,中國5G商用將對整個產業鏈形成更大的拉動作用。
根據中國信通院《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測算,2020年,5G間接拉動GDP增長將超過4190億元;2025年,間接拉動的GDP將達到2.1萬億元;2030年,5G間接拉動的GDP將增長到3.6萬億元。
預計10年內,5G間接拉動GDP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4%。
全球來看,韓國已經正式啟動5G商用,美、英部分運營商也啟動了5G服務。
5月21日,工信部表示目前5G系統、芯片、終端等產業鏈主要環節已基本達到商用水平,具備了商用部署的條件。
隨著牌照發放,5G網絡建設逐步展開,2020-2023年為中國5G投資高峰,而資本市場的投資將先于5G建設節奏。
網絡建設初期是“預商用到規模商用”的階段,受益于主設備更新換代,射頻器件和光模塊廠商有望率先受益。隨著5G建設逐步進入大規模建網階段,通信主設備商的業績將逐步釋放。
規模建網之后(預計2021年左右),隨著網絡基礎逐漸完善和用戶規模提升,基于5G網絡的垂直行業融合和信息應用服務將層出不窮,包括系統集成與行業解決方案、大數據應用、物聯網平臺與解決方案、增值業務等需求將規模放量,相應的技術供應商也有望持續受益,而運營商也將再度享受流量的持續爆發。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的簡稱,是極其重要的基礎設施,可謂下一輪工業革命的“上甘嶺”。
5G包含三類典型應用場景:
增強移動寬帶(eMBB,成熟的流量消費的商業模式)
海量機器通信類型(mMTC,也就是物聯網)
超可靠低時延的關鍵任務型(uRLLC)業務。
簡單說,5G最大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大幅提升,例如幾秒之內下載完一部高清電影;
其次是低時延,可用于對響應速度和精度要求高的場景,例如車聯網、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控制等;
另外5G還有低功耗、高連接數(解決當前移動網絡寬帶不足的問題)等優勢,是發展物聯網的重要條件。
總之要實現萬物互聯,加速產業升級,5G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