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meter></meter><listing id="ud4tc"></listing><del id="ud4tc"></del>
<strong id="ud4tc"></strong>

      1. <optgroup id="ud4tc"><samp id="ud4tc"><dl id="ud4tc"></dl></samp></optgroup>
        <delect id="ud4tc"><p id="ud4tc"></p></delect>
          星石深度

          【星石投資二季度策略】 全球疫情不改產業升級與行業集中大趨勢

          作者:    時間:2020-04-01    瀏覽:7496    來源:星石投資_14年老牌私募,14座金牛獎獲得者

          摘要:

          對于投資而言,短期擾動往往是難以準確把握的;對于我們來說更有價值的投資線索,就是在紛繁復雜的變化之中,把握那些不變的規律。

          站在長期的維度來看,新冠疫情雖然擾動了短期的經濟復蘇節奏,但不會改變兩個大趨勢:一是在“工程師紅利釋放+政策全面升級+研發投入高增的共同呵護之下,產業持續升級;二是存量經濟之下消費、周期各行各業持續集中,馬太效應強化。沿著這條路徑,我們能夠持續挖掘出具備成長性的優質公司。

          站在中期的維度來看,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管控,生產生活不斷恢復,隨著逆周期調控發力,內需將率先企穩修復。外需受全球疫情影響對經濟有一定拖累,但為抵御疫情沖擊,全球流動性大幅寬松,也將給資本市場帶來支撐。寬松的流動性疊加政策刺激、消費回補、以及持續的產業升級,科技、周期、消費板塊都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具體來說,我們重點關注6大行業的投資機會:大眾消費與服務、5G產業鏈、有色、高端裝備、新能源產業鏈、醫藥生物。

          ?

          一、宏觀展望:內需有望率先修復,全球流動性寬松


          ? ? 2020
          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復蘇節奏帶來擾動,1-2月份中國的經濟數據觸底,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相比往年同期的下降幅度都在20%以上。總體來看疫情對于一季度的經濟沖擊主要源于兩方面,一是全民居家隔離,消費需求受到抑制;二是疫情防控加大遷移難度,復工復產受阻,逆周期調控政策難發力。展望二季度,我們認為宏觀層面最大的驅動因素看兩方面:一是復工復產后國內逆周期調控發力,將驅動內需率先修復;二是全球流動性大幅寬松。

          ?

          1、國內疫情緩解,二季度內需有望率先修復

          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企業復工復產已經有序展開。3月下旬以來,除境外輸入病例之外,本土單日新增病例已降至個位數,截至328日,國內現有確診病例也降至2691人;隔離入境人員、調減國際客運航班等措施相繼推出,有助于加強對境外輸入病例的防控。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企業復工復產也在有序推進:截至325日,全國除湖北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中小企業開工率也達到71.7%。除此之外,高頻數據也顯示發電耗煤趨勢性回升,目前已經基本恢復到往日同期正常水平。經濟活動回歸正常化,刺激性政策才能夠真正滲透至實體經濟。

          近期重要會議指出:“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目前國內政策工具箱還有充足的應對空間,潛在寬松空間較大,預計二季度逆周期調節舉措將加速出臺:貨幣政策方面,隨著海外加速寬松,主要央行政策利率已經處于0附近,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已經達到180bp以上,遠超過80-100bp的“舒適區間”。而且2020年結構性通脹消退,貨幣政策掣肘進一步解除,預計二季度國內貨幣政策將加快跟進全球寬松。財政政策方面,近期重要會議指出將通過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等一攬子計劃穩定經濟增長;除此之外,PSL、證金債等預算外手段也還有進一步發力的空間。由于二季度外需壓力較大,穩內需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預計新、老基建將共同發力穩投資,并進一步擴大消費端刺激、減稅降費等。此外,預計地產政策將在“房住不炒”的框架下繼續強化因城施策,一方面能夠釋放合理需求,保障房企現金流;另一方面保障土地市場正常運轉,也能夠適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

          寬松的流動性配合寬財政和地產因城施策,有望共同推動信用擴張,預計二季度開始經濟將觸底反彈。從投資端來看,今年地方專項債已經前置發行10233億,其中68%投向了基建相關領域,比2019年的20%明顯提升,而3月份基建項目的復工率也基本恢復至90%左右,政府行為對經濟的支持預計將在2季度得到體現。整體而言我們認為國內疫情對經濟影響最大的階段已經過去,預計二季度經濟將迎來補償性修復,而且反彈將持續。

          ?

          2、海外防疫明顯升級,流動性大幅寬松呵護經濟,預計三季度外需逐步回穩

          ?

          雖然海外疫情仍然處于發酵期,但是,目前各國已經相繼開始效仿中國加強防疫和隔離措施,截至325日,全球已經有超過60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部分國家已經初見成效。參考中國、韓國、新加坡疫情防控的經驗,加強隔離對抑制疫情傳播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作為疫情拐點的領先指標。按照中國、韓國、新加坡疫情防控的進度,從開始實施嚴格的檢測、隔離管控措施到疫情高峰拐點到來,所需的時間大約在14-21天。伴隨著海外各國疫情防控升級我們預計海外疫情拐點可能在4月中旬左右到來。

          ?

          在強化疫情防控的同時,為了應對疫情對于宏觀經濟的沖擊,海外各國逆周期調控舉措也在加快實施。一方面,各大央行快速推出各類寬松政策呵護經濟和資本市場,流動性寬松幅度超過市場預期。比如,美聯儲近期針對市場的潛在風險推出一系列寬松舉措,從快速降息至0利率→QE→各類流動性工具→無限量QE,充分顯示出為了呵護經濟與市場,流動性支持將上不封頂的態度,這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都不曾出現過的。在美聯儲“無限量”流動性支持之下,海外市場流動性緊張的狀況已經初步緩解,美元指數回落、VIX指數下跌、黃金也重新開始顯示避險屬性。另一方面,各國近期也相繼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326日召開的G20特別峰會提出,G20將啟動總價值5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應對疫情對全球社會、經濟和金融帶來的負面影響。

          ?

          由于海外的疫情防控滯后于中國,預計二季度外需端仍會面臨一定的壓制,但目前全球流動性極度寬松、各國的高額財政刺激計劃也已經陸續落地,預計隨著政策刺激效果不斷累計,外需從三季度開始有望逐步回穩。

          ?

          二、產業升級和行業集中大趨勢不變,各類別均有較好投資機會

          ?

          對于投資而言,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變化中把握不變的規律。在當下中國,兩個重要的長期趨勢正在持續顯現:

          一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產業升級。在國內工程師紅利持續釋放、政策全面支持創新、企業研發投入高速增長的共同呵護下,中國在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這些趨勢是不會因新冠疫情而中斷的,相反,疫情催化下這個過程有望進一步提速。比如用工缺口將倒逼企業提升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疫情期間各類在線應用滲透率也快速提升,諸多投資機會也將從中誕生。

          二是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存量經濟時代下,搶奪市場份額成為大部分周期、消費類企業唯一的出路,未來強者恒強的邏輯將持續演繹,行業的集中度會持續提升。以快遞行業為例,頭部企業憑借強大的成本管控能力和優質的服務不斷搶奪市場份額,目前行業CR8市占率已經達到80%以上。而面對新冠疫情,頭部企業具備更強的“抗逆性”,疫情后更會加速提升市場份額。

          ?

          因此,站在長期的維度,沿著這兩條路徑出發,我們能夠源源不斷的挖掘出具備成長性的優質公司。中期來看,在逆周期調節持續發力的背景下,未來內需有望率先修復,疊加寬松的流動性支持,科技、周期、消費都有值得挖掘的投資機會。

          在行業選擇上,目前我們重點關注6大方向的投資機會:

          ?

          1、大眾消費與服務:受益于疫情后消費回補+行業集中

          中期來看,隨著內需端刺激政策陸續出臺,二季度消費有望回補。前期由于疫情的蔓延,線下消費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壓制,但消費需求并沒有消失;隨著疫情的好轉,各地干部帶頭消費、消費券補貼等提振消費舉措相繼出臺,前期受疫情壓抑的消費需求有望逐漸釋放。線上消費與服務本身受疫情的影響較小,前期的主要制約因素在于物流、配送,而隨著疫情好轉,物流恢復之后,有望繼續保持高速成長。

          長期來看,中小企業加快退出,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持續集中。由于頭部企業現金流更加穩定、生產經營恢復能力更強,疫情之后隨著需求回補,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將加快擴張。

          ?

          25G產業鏈:受益于低利率+新基建+產業轉型升級

          2020年是5G正式商用元年,隨著網絡基礎的完善,基于5G網絡的應用服務將層出不窮,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從5G基站、5G終端,逐步轉向5G流量基礎設施及5G應用,這是長期不變的趨勢。

          中期來看,疫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在線類應用得到快速滲透;而逆周期調控下新基建節奏加速,也將釋放硬件需求。

          ?

          3、有色金屬:受益于全球流動性寬松和成本端支撐

          從供給端來看,疫情沖擊下大宗商品價格已經下穿成本線,進入底部區間,海外債務壓力較大的礦山巨頭可能開啟新一輪主動減產,這意味著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空間非常有限,成本端能夠形成支撐。

          此外,為了對沖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世界各國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將是確定性的方向,全球流動性大寬松,短期來看通縮擔憂得以緩解,中期來看全球各國逆周期調節加碼將最終帶動經濟和通脹回暖。而有色金屬屬于早周期行業,隨著海外疫情見頂、流動性寬松帶動名義利率下行,有色資源股將具備較高彈性。

          ?

          4、高端裝備:受益于產業升級與國產替代

          長期來看,伴隨著工程師紅利持續釋放,國內高端裝備領域技術突破不斷出現,進口替代的大趨勢不會改變,相關企業市占率不斷提升。

          中期來看,國產設備與進口產品技術差距已經持續收窄,而疫情擴散下海外產能受限,將進一步強化國產替代的邏輯。此外,疫情之下的用工難強化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對于自動化、智能化的需求,自動化裝備的潛在需求轉化率后續有望上一臺階。

          ?

          5、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從長期趨勢上來看,國內產業政策持續護航,海外傳統巨頭也紛紛向電動化轉型,新能源汽車產業中長期向上的趨勢不變。

          而且,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無論是完整度還是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市場份額,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頭部企業已經進入到海外巨頭供應鏈。未來隨著海內外終端需求釋放,將帶動整個產業鏈景氣度向上。

          ?

          6、醫藥生物

          長期來看,在供給端,醫改持續推進,優先審評+醫保談判打通了國產創新藥快速上市、放量之路,帶量采購+嚴格限制輔助用藥也為創新藥和高端仿制藥釋放了巨大市場空間。在需求端,未來10年是我國人口老齡化比例的加速提升期,老齡化和消費升級都將促進醫療保健支出的增長,行業需求端長期向好。

          中期來看,本次疫情不但不影響行業長期發展邏輯,反而還將進一步加快醫療系統的補短板進程,同時疫情影響下行業需求端還將得到提振。

          ?

          ?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meter></meter><listing id="ud4tc"></listing><del id="ud4tc"></del>
          <strong id="ud4tc"></strong>

            1. <optgroup id="ud4tc"><samp id="ud4tc"><dl id="ud4tc"></dl></samp></optgroup>
              <delect id="ud4tc"><p id="ud4tc"></p></delect>
                blued视频免费观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