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民幣貶值,我們應該擔憂么?
近期,由于外部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市場避險情緒提升,疊加美元指數維持在相對高位,人民幣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貶值:5月27日,離岸人民幣盤中一度跌破7.19,日內跌幅超過500基點,人民幣匯率創2019年9月以來的新低。
面對快速的貶值,我們應該擔憂么?
其實看待人民幣匯率變化,要短期和長期結合來看。匯率的本質是兩國貨幣之間的比價和替代關系,因此匯率走勢不僅與短期的貨幣供需有關,還與長期的國家產業政策、貨幣國際化程度以及綜合國力等因素強相關。
那么人民幣會持續貶值么?我們認為,中長期來看,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的基礎。
短期來看,美國仍會維持超低利率的政策,預計美元幣值難以一直堅挺;而中國經濟率先修復,基本面的改善也將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支撐。
長期來看,中國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助于提高國內的全要素生產率,未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仍大幅高于美國,宏觀資產回報率仍處全球較高水平;同時伴隨人民幣國際化的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功能也在逐漸顯現。
此外,市場對于人民幣貶值是否會制約國內貨幣政策有一定擔憂。我們認為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的基礎;另一方面,近期是國內繳稅、政府專項債大規模發行的關鍵時期,也需要相對寬松的流動性的支持。
一、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五個階段
回顧2020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月20日-2月20日):疫情在中國全面爆發,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都保持審慎態度,人民幣快速貶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一度從6.8668貶值到7.0451;
第二階段(2月21日-3月5日):國內疫情防控初見成效,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大幅下降,疊加國內各項逆周期調節舉措持續出臺,人民幣匯率也開始反彈;
第三階段(3月6日-3月19日):海外疫情持續擴散,恐慌情緒增加,美股連續熔斷,導致美元流動性極度緊張,人民幣被動貶值,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最低點在3月19日達7.1575;
第四階段(3月20日-4月10日):美聯儲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為美元提供流動性支持,包括降息到“零利率”、同全球9家主要央行進行流動性互換等,美元流動性極度緊張的狀況有所緩解,人民幣匯率小幅回升;
第五階段(4月11日至今):美元在3月的流動性危機之后,一直保持著比較強勢的地位,疊加近期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導致市場風險偏好下降,人民幣出現了比較快速的貶值。
二、看待人民幣貶值,要長短結合
根據匯率決定理論,匯率本質上是兩國貨幣之間的比價或是替代關系。兩國匯率的走勢不僅與短期的本外幣供需有關;長期來看,也和國家的產業政策、本幣國際化程度以及綜合國力等因素有比較強的相關性。
短期來看,美聯儲已經降息到“零利率”,短期內仍會維持超低利率,預計未來美元指數趨勢上會向聯邦基金利率逐漸靠攏,美元幣值難以一直堅挺。此外,中國疫情最先得到控制,經濟也最先得到恢復,經濟基本面的改善,也將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
數據來源:Wind、星石投資
長期來看,人民幣有進一步升值的基礎。
第一、近期中國推出了放開行業管制、降低稅負、國企改革以及鼓勵科技創新等一系列的改革舉措,有助于提升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有助于增厚企業利潤,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
第二、未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仍然在5%-6%之間,大幅高于美國2%左右的經濟增速,宏觀資產回報率全球來看仍然處于較高的水平;
第三、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功能也在逐漸顯現。
三、人民幣快速貶值制約貨幣政策?
近期人民幣快速貶值之后,市場對于未來國內貨幣政策是否會延續相對寬松的狀態有一定擔憂。我們認為,由于人民幣貶值就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在國內經濟企穩、而美國短期內仍將維持超低利率的背景下,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的基礎;
另一方面,近期是國內繳稅、政府專項債大規模發行的關鍵時期,也需要相對寬松的流動性的支持。
短期來看,近期人民幣持續貶值有利于出口商,有利于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可以部分緩解因為海外疫情引發的外貿低迷;同時,人民幣貶值有利于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但是,對于進口商來說,短期可能會有一定的挑戰,預計未來企業采用遠期購匯業務會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