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投資楊玲:中概股回歸,資本市場完全做好準備了
1、我們感謝海外資本市場滋養了一批非常好的互聯網企業,一些生物醫藥、高科技等好企業,這樣一些企業回歸,中國完全做好了準備去承接。
2、中概股主要的問題還是離散度比較高,確實有一些非常好的企業,也有差的企業。對于生命周期偏前期的企業,有這么高的離散度也很正常,整體來說質量還是很好的。這樣一批企業如果未來批量回歸,這是我們資本市場投資者可以考慮的,當然承接的板也很多。
3、有一些偏周期前期的企業,在融資時可能還受到主流投資者的質疑,這時候它們回來可以先選擇在新三板精選層,掛牌滿一年且符合轉入板塊的上市條件,就可以轉板了,先讓投資者熟悉起來,而不是默默地私有化。
4、假設中美脫鉤,很多人很恐慌。但我認為,這么多年中國出現了非常偉大的互聯網企業也不是無緣無故的,中國的新經濟在加速崛起,主要有四點支撐。
5、首先,假設今年脫貧完畢,那么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不是翻倍而是數倍增,隨著這部分人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一部分品牌預計將憑此崛起,換言之,廣闊的消費市場是我國對外最大的談判力。其次,中國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物流能力使得很多國家在我國能迅速實現商業價值變現。第三,產業鏈齊全,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完整度和銷量都遙遙領先,而這樣的行業、包括細分領域未來會越來越多,同時逐漸完善的資本市場制度也將滋養出一批偉大的企業,這同樣是我們的機會。此外,我國還有人才優勢,擁有大學以上學歷的多達1.15億人,人數居于全球首位。
6、展望未來,首先我們有好的標的,然后制度改革也在加速,貨幣的寬松性也是一個大概率的趨勢,在這個趨勢下去配置A股,不必執著于單個品類,均衡配置就是一個選擇,尤其是大家相對比較謹慎的時候,不管科技、周期、消費都有很多好的標的。
中美“對抗”這個大環境下,國內資本市場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近20年的資產管理從業者,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觀點與看法。
1、應對美國遏制,資本市場“超速”改革
我們發現,在遏制中國的領域里,美國幾乎沒有什么相互牽制、兩黨之爭,推進速度很快。
2019年6月,這個趨勢就有所露頭,有4名參議員提交法案,要求賦予美國監管機構權利,可以檢查總部在中國的上市公司的完整審計報告。2019年9月,白宮開始正式對外發表一些言論,引導美國要限制對中國的投資。這個時候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總覺得一個議案出來周期很長,后來發現就在2020年4月份,因為某咖啡事件,美國幾乎是抓住了一個小的稻草,對于中國企業的遏制很快就開始推進了。美國證監會主席馬上提醒,因為信息披露的問題要對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關注。2020年5月,參議院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
面對遏制,中國資本市場的應對也很快。
首先以科創板打頭炮,國家領導在第一屆進博會上提出來科創板,到落地也就8個月左右。而且科創板在上交所設立的時候就提到允許特殊股權結構,中概股回歸最大的障礙還是因為它的結構和國內主板不兼容,還有比如同股不同權等各種特殊要求,但是科創板落地的時候這些全部打破了。
我感覺自己也舒了一口氣,作為從業時間很長的一員,我最怕的是兩個方向。第一,對外開放的大門關上了;第二,改革減速。但是現在看來應該不會,我們的應對速度很快,國務院也出了一個文,把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方向,資本配置、土地配置、勞動力要素配置、甚至數據的配置等都有頂層規劃。
2、 中概股回歸,資本市場完全做好準備了
我們感謝海外資本市場滋養了一批非常好的互聯網企業,滋養了一些生物醫藥、高科技等好的企業,這樣一些企業現在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困難,中國完全做好了準備去承接。
關于中概股,很多文章寫得比較負面,說都是財務造假的,我想說,怎么不看看也有偉大企業的產生呢?我個人認為,中概股主要的問題還是離散度比較高,確實有一些非常好的企業,也有差的企業。對于生命周期偏前期的企業,有這么高的離散度也很正常,整體來說質量還是很好的。這樣一批企業如果未來批量回歸,這是我們資本市場投資者可以考慮的,當然承接的板也很多。
港交所上次痛失中國前三大互聯網公司之一,就是因為同股不同權的限制,后來幾大互聯網企業到海外上市;現在港交所作為第二上市地又把它們迎回來了。2018年時,港交所提出來能夠接受同股不同權,而且能夠接受作為第二上市地。
同時我們看到,上交所、深交所和國外接軌也非常快,能夠接受VIE結構就是一個比較大的突破,還可以不盈利就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
要特別提一下新三板精選層,有一些很棒的公司,回來后大家搶,深交所和上交所相互競爭。但是有一些是偏周期前期的企業,可能在融資的時候還受到一些主流投資者的質疑,這時候它們回來可以選擇新三板精選層,掛牌滿一年且符合轉入板塊的上市條件就可以轉板了,先讓你的投資者熟悉起來,不是默默地私有化,而是有信披、有主辦券商等。新三板流動性是一個大問題,沒有交易定價波動就很大,很多有錢的PE可以到精選層去挑。
有人擔心,隨著“對抗”加劇,中國資本市場能不能承接這么大的融資功能呢?還是那句話,資本市場作為中國主流融資體系的定位,我們要觀其行。可以發現,中國股票融資規模增長非常快,從05年到16年增長了超過330倍,從原來的55億融資額到1.8萬億。前段時間因為去泡沫、收杠桿還有中美競爭加速的原因,有一些下調,但我們相信未來仍然是這個趨勢。這次調整結束以后,包括疫情結束以后,未來可能還有很大的空間。
3、 中國新經濟崛起有四大支撐
假設中美脫鉤,很多人很恐慌。但我認為,這么多年中國出現了非常偉大的互聯網企業也不是無緣無故的,中國的新經濟在加速崛起,主要有四點支撐:
首先,中國真正的談判力在于中國的14億人口。假設今年脫貧完畢,我們會發現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預計不是翻倍增,是幾倍增。脫貧以后他們要改變自己的生活,一二線城市的人群想買很昂貴的化妝品,三四線人群為什么不能買質量很好的眉筆呢?其實有些品牌就是靠著這些購買者崛起的,比如某些新興化妝品就是用線上的方式、意見領袖的方式,建立新品牌,以往一個化妝品品牌建立起碼七八年時間,線下設多少專柜、投多少廣告,而這些新興品牌也就用兩三年時間,把品牌建立了,而且質量非常好。
所以,中國幅員遼闊和廣大的消費人群是最大的談判力,這是為什么上海第三次進博會如此受重視,因為只有這樣廣闊的消費市場才是我們對外談判真正的核心。歐洲雖然技術不錯,但因為他們國家相對比較小,很多技術是有了,從0到1完成了,從1到100需要市場變現,中國就是非常好的市場變現的地方。
其次,除了廣闊的消費人群,還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中國高鐵超過3.5萬公里,占全球高鐵網70%,形成了十縱十橫的綜合運輸通道。而這進一步使得物流成本很低,中國快遞單價是美國的15%。廣闊的購買空間和非常強的物流能力使得很多國家在中國能夠實現自己商業價值的變現。
當然我們還有其他一些優勢,包括人才,截至2019年中國大學以上學歷人口超過1.15億人,美國很喜歡用中國的工程師,以軟件工程師為例,月薪和美國人差7倍。
最后,我們產業鏈也非常齊全。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這個就體現了中國的種種優勢。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據全球超過一半,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充電樁多,截至2019年,國內充電樁(公共+私人)保有量122萬臺,車樁比現在是3.5:1。現在競爭加劇后,2020年將迎來充電樁的建設大年,預計全年新增私人樁超過40萬個,公共樁增加20萬個,使得我們國產化率基本完成;我們的動力電池在全球占比64%。從產業鏈完整度和銷量來看,我國都是遙遙領先的,這樣一些行業包括細分領域在未來會越來越多。
因此,資本市場不是沒有好標的,而隨著各方面制度的完善,中國資本市場也會滋養一批偉大的企業產生,我們的機會就在這樣一些偉大的企業中。
4、 配置A股,不必執著于單個品類
為了遏制金融危機的發生,美國實行大寬松,且政策推出的很快,但退出都是非常緩慢的,就像08年以來,美國利率的變化和資產負債表的縮表都非常慢,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海外流動性寬松是大概率事件。雖然在貨幣寬松方面中國非常克制,但是再克制利率也在緩慢下行,今年以來,一年期LPR報價已經較2019年底下調了35—40個BP,M2增速重新回到兩位數。
此外,中美利差在200個BP左右,外資還是愿意來的,要不是因為有一些大的政治格局上的不確定性,這個套利行為是每個人都愿意做的。而且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還處于低位,目前可能還是因為不確定性,未來有望繼續提升。
所以展望未來,首先我們有好的標的,然后制度改革也在加速,貨幣的寬松也是一個大概率的趨勢,在這個趨勢下去配置A股,不必執著于單個品類,均衡配置就是一個選擇,尤其是大家相對比較謹慎的時候,不管科技、周期、消費都有很多好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