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meter></meter><listing id="ud4tc"></listing><del id="ud4tc"></del>
<strong id="ud4tc"></strong>

      1. <optgroup id="ud4tc"><samp id="ud4tc"><dl id="ud4tc"></dl></samp></optgroup>
        <delect id="ud4tc"><p id="ud4tc"></p></delect>
          星石深度

          【星石投資2020四季度投資策略】從逆周期成長股轉戰順周期成長股

          作者:    時間:2020-10-12    瀏覽:4348    來源:星石投資_14年老牌私募,14座金牛獎獲得者

          2020年,對于整個人類歷史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對于專業投資者則是“危中有機”。

          回首過去的三個季度,雖然外部環境嚴酷,但投資機會如同接力賽,有序出現。


          一、回顧


          2020
          年初星石的策略是,超配科技和醫藥。

          因為疫情下國內外流動性大幅寬松,是上半年最大的宏觀驅動因素,而最受益于此的,正是高估值彈性的、以科技醫藥為代表的逆周期成長股。(《江暉:疫情沖擊或一步到位,科技成長將一枝獨秀》2020.2.4

          二季度末我們逐漸轉向,均衡配置科技、消費、周期類別。

          因為我們當時判斷內需會率先恢復(《星石投資2020半年度策略:經濟持續復蘇,科技、消費、周期“多點開花”》2020.7.6)。

          展望四季度,我們認為:

          A股核心驅動因素正進一步“交棒”給中國經濟復蘇,超配周期、消費類別中的順周期成長股。


          二、再次交接棒的A股核心驅動力


          如果我們從自上而下的視角來看,當前的宏觀環境顯示,
          經濟復蘇的確定性較高


          第一、全球大寬松的持續時間有望超預期。

          8月27日,美聯儲宣布新的貨幣政策框架——“平均通脹目標”,這一目標使得平均通脹率達到2%才會調整利率,意味著當前的零利率會維持更久。

          9月16日,美聯儲議息會議最新點陣圖顯示,零利率會維持到2023年。

          近期美國兩黨就進一步的全面刺激協議仍在進行談判,美聯儲也繼續施壓華府推出更多財政刺激;


          第二、國內政策逐步從寬貨幣過渡到寬信用,結構性寬松仍將延續。

          所謂寬信用,即信貸進入實體經濟,企業產能擴張。

          6月份開始,M2同比增速收斂,8M1/社融增速持續創新高,意味著企業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正轉化為投資或消費,說明貨幣開始逐漸活化,寬信用正在發生。

          債券市場對經濟的預期也非常樂觀。不同期限國債的利率,自3月底一直到9月初都在抬升,意味著債市比疫情發生之前還要樂觀。

          雖然邊際上有所收縮,但結構性貨幣寬松的狀態有望延續。根據央行行長易綱在陸家嘴論壇提出的目標,全年信貸新增20萬億,同比多增3.2萬億。


          第三、國內經濟恢復持續超預期。

          其中,投資端持續修復,仍會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經濟修復的有力支撐;

          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均會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

          制造業投資從微觀調研來看,很多設備廠商拿到不少訂單,所以也不會像上半年收縮產能時那么低迷,到下半年以及明年,制造業投資預計比較景氣。


          另外,
          消費端結構性亮點不斷,特別是可選消費回升力度強勁:

          珠寶、化妝品、汽車、航空、景區、酒店等行業中的優質企業,二季度數據率先回升,還在加速。預計到今年4季度,消費端就能全面恢復。未來疫苗若進展順利預計將極大提振線下消費。

          進出口持續超預期的現象將持續。歐元區、美元區、日本PMI全部是擴張的區間,由于中國在疫情上控制最好,供應鏈環節做得最好,造成中國出口持續超預期。


          第四、企業盈利在加快回升。

          從庫存周期的視角來看,過去幾個月一直在去化庫存,存貨和產成品庫存之差下降(這個指標表征剩余可生產資料,數值低于0意味著相對于銷售,生產是慢的,是在去庫存)。

          但這一指標的同比差值在回升,且同時PPI回升趨勢明確,說明補庫存可能已經啟動。

          補庫存的啟動將強化價格上行動力,可以看到,很多工業層面的中游原材料在漲價。

          原材料價格向上、內需持續復蘇,以及出口的不斷超預期,國內工業企業利潤從下半年開始加速回升,尤其7月已經達到了當月同比19.6%的高水平,目前來看,這個趨勢還將維持。


          最后,長期來看,在中美貿易摩擦、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疫情加速資源涌向頭部企業等背景下,
          行業集中和產業升級并行加速,優勢企業成長的速度未來也有望進一步加快。

          7月以來,市場震蕩,顯示市場對于“核心驅動力從流動性轉向基本面”有所分歧。

          我們認為,往往當市場驅動力改變時,“接棒”的驅動力(當下是基本面的好轉)要取得共識,是個緩慢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會有“青黃不接”的狀態,即一旦出現利空容易被放大。但如果對經濟復蘇有堅定信念,也正是布局的好時機。


          三、轉戰順周期成長股,重點關注四個方向


          基本面修復帶來的上市公司業績改善,將會成為接下來一段時期的主要驅動,業績伴隨經濟修復不斷改善的順周期成長股,可能會更好。

          相比之下,科技領域長期是好,但是前期漲幅較大,部分企業對未來的成長性有一定透支,性價比有所下降)。

          具體來看,有色金屬、高端裝備、可選消費和交通運輸等細分行業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


          1)有色金屬:

          ①工業金屬:供給端來看,過去2年產能擴張停滯,今年受疫情影響產能進一步收縮;需求端來看,得益于國內外經濟修復,需求持續改善,供需之間存在階段性錯配,支撐工業金屬價格上行。

          ②貴金屬:受益于全球流動性寬松,貴金屬價格存在支撐,特別是在“平均通脹目標”框架下美聯儲貨幣寬松政策在短時間內難以轉向。

          2)高端裝備:

          長期來看,一方面,制造業自動化升級是長期的趨勢;另一方面,國內核心領域技術不斷突破,疊加工程師紅利持續釋放,國產高端裝備性價比持續提升,進口替代水平不斷提升。

          中期來看,經濟復蘇下企業資本開支擴張,高端裝備需求旺盛。中觀數據顯示高端裝備供應商訂單飽滿,工業自動化全面開啟復蘇。

          3)可選消費:

          長期來看,消費行業供給持續集中,頭部優質公司更具成長性;中期來看,疫情好轉之后生活恢復常態,可選消費基本面開始復蘇。

          4)交通運輸:

          需求端來看,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國內外的貨物、人員流動需求也將持續回暖;而且,歐美的財政刺激方案著力于實物經濟,全球貿易量有望超過市場預期。

          供給端來看,由于交通運輸行業同質化強,價格成為主要的競爭手段,其中部分行業經歷了幾輪價格戰,行業供給格局逐步清晰。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meter></meter><listing id="ud4tc"></listing><del id="ud4tc"></del>
          <strong id="ud4tc"></strong>

            1. <optgroup id="ud4tc"><samp id="ud4tc"><dl id="ud4tc"></dl></samp></optgroup>
              <delect id="ud4tc"><p id="ud4tc"></p></delect>
                blued视频免费观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