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快評丨怎么看PMI連續三個月回落?
2021年2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0.6%,環比下降0.7個百分點,略低于市場預期(50.7%),連續三個月回落。這引發了擔憂,為什么“就地過年”沒有帶動生產?是否意味著經濟復蘇低于預期?
我們認為,回落是正常的春節效應,復蘇趨勢沒有中斷。
從與往年可比月份看,“就地過年”的春節對生產有一定提振作用。目前經濟動能較強,隨著疫情收斂以及美國庫存周期和地產周期的開啟,外需不足為憂,出口仍顯韌性,企業盈利持續改善。
縱然三個月回落,我們認為,PMI指標對經濟走勢有一定的領先性。基數效應下,今年經濟呈現“前高后低”為市場一致共識,因此PMI回落為正常規律。這體現經濟從由政策驅動的“微過熱”狀況恢復至常態化運行,經濟內生增長動力逐步增強。
從具體分項來看:
2月PMI生產指數為51.9%,環比回落1.6個百分點。2月PMI新訂單指數為51.5%,環比回落0.8個百分點。產需指數在春節效應下回落,我們認為是正常的。
實際上,但從往年春節可比月份來看,2月產需指數均高于近五年可比月份的同期值。說明,今年特殊的“就地過年”對工業生產仍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此外,“訂單-生產”指數差走高,供需結構改善,生產在新訂單需求的帶動下仍有動能。“訂單-出口訂單”指數差擴大,表示內需增長動力加強。
進出口指數落入收縮區間。2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8%,較前值(50.2%)環比回落1.4個百分點。2月PMI進口指數為49.6%,回落0.2個百分點。
主要還是受春節擾動,外貿業務放緩,進出口收縮。海外供應鏈恢復、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等因素對出口也有所抑制。
我國出口仍顯韌性。值得關注的是,出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60.8%,位于高景氣區間,表明多數企業對近期外貿形勢仍保持樂觀。2月中上旬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同比增加24.2%,較1月同期有所提速。
海外疫情逐步收斂和美國的庫存周期和地產周期也已開啟,預計出口驅動將從防疫物資、消費品等切換至企業部門的設備、中間品等需求。
我們認為,目前全球疫苗接種進程不斷推進,美國第三輪財政刺激計劃有望落地,外需有望繼續提振;國內企業信貸需求仍強勁,居民消費數據改善,內需貢獻提升。疊加我國生產、需求、進出口等各項PMI指標表現仍偏弱,政策急轉向概率不大,穩經濟增長仍是政策主要目標。因此,盈利驅動的順周期行情仍有望獲得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