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快評丨近期經濟數據點評——經濟強還是弱?
3月15日1-2月的經濟數據發布,可謂創史上最強之年,尤其是制造業增加值成為亮點,顯示企業開工生產積極。
但數據仍引發一定的擔憂,因為客觀來看(剔除2020年疫情擾動的基數效應,僅與2019年相比),基建和制造業投資增速小幅下滑,略低于預期。
經濟究竟是強還是弱?
我們認為,15日A股走勢依舊分化,鋼鐵、交運、采掘、建筑裝飾、銀行等順周期板塊穩健上漲,而高估值板塊繼續下探,已經給出了答案。
實際上,固定投資小幅下滑與專項債發放較晚有關,兩會公布的財政赤字力度超預期,預計今年基建投資會小幅增長。而制造業投資在強勁內外需共振下,有望快速恢復。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5.1%(預期增31.3%);比2019年均增8.1%,較2019年(5.3%)上升2.8個百分點,為近年來同期較高水平。
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大幅上升至39.5%,相比2019年年均增速8.4%,成為主要的提振因素。
中游制造業生產修復明顯。1—2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40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中游生產最為景氣,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62.4%,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59.2%,汽車制造業增長70.9%,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69.4%。
我們認為這是短暫現象,未來這兩項都會繼續增長。
基建投資未來有望小幅增長、承托經濟。1-2月下滑與批專項債下達較晚有關。但今年財政赤字率擬按超預期的3.2%左右安排。由于今年兩會公布的財政力度超預期,預計未來仍然會小幅增長,因為財政赤字主要支持基建項目,優先支持在建工程。此外今年,安排地方專項債3.65萬億,較2019年增加1.5萬億,增速(以2019年為基數測算)高于2018和2019年。
制造業投資有望快速恢復。由于出口保持強勁,產能利用率高企,企業將繼續擴大資本開支。
同時,房地產投資保持著高位穩健,顯著超預期,顯示地產韌性。1-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8.3%,兩年平均增長7.6%。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737億元,同比增33.8%,預期增31.7%,兩年平均增速為3.2%。
消費結構持續改善,可選消費商品增速明顯。數據顯示,升級類商品增速比較高,通訊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同比增速分別為53.1%、45.6%,兩年平均增速均為18.2%,汽車類兩年平均增速為5.58%,金銀珠寶類為3.91%。
消費潛力尚未完全釋放,未來有進一步修復空間。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速為43.9%,表現要好于社零整體增速,反映了中小規模的批零、餐飲企業修復速度更慢。餐飲收入同比增長68.9%,兩年平均下降2.0%。還是受到疫情影響,尚未完全恢復。隨著疫苗接種規模上升,以餐飲消費為代表的線下服務消費將充分釋放。
近期市場調整,15日創業板指跌4.09%,2月18日以來下跌22%。主要受到美債收益率上升的影響,對利率更敏感的高估值抱團股大幅回調。
在此背景下,調整將帶來風格的切換。過去僅靠估值拉動的行情不再,只有業績超預期,才能抵消估值的壓縮。隨著經濟復蘇勢頭進一步明確,新一輪經濟擴張周期開啟,上市公司盈利仍在加速修復,2021年A股盈利驅動將逐步替代估值驅動,優質公司的盈利驅動會更為明顯。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