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問答丨成長股反彈可持續嗎?
3月底以來,創業板指已經從底部反彈了17%左右,加上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回調,有很多觀點認為周期股的行情已經接近尾聲了,接下來成長股的行情將會來臨,市場處于分歧較大的階段。
創業板反彈的邏輯主要在于市場預期從經濟好、通脹上行、流動性收緊,轉變為經濟差、通脹是暫時性的、流動性重新寬松,這個邏輯有幾個觸發點:?
首先,4月經濟數據一般,社融增速也大幅下滑,市場傾向于認為經濟已經見頂了,流動性重回寬松。
其次,國常會多次提到大宗商品價格,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也有所下行,中美也都表示通脹是暫時的,大家對通脹及流動性收緊的擔憂解除。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率也持續下行。
星石認為,指望流動性持續寬松利好成長股還是有一定風險的,關鍵還是要尋找盈利增速快的方向。
首先,經濟增長的速度雖然不快,但恢復的趨勢是不變的,不支持流動性持續寬松。從兩年同比增速的角度,我們仍然認為今年GDP數據是逐季向上的。雖然4月消費數據恢復斜率比較緩,但始終是在修復,從上市公司層面來看,業績增長還是比較好的。4月制造業投資兩年同比增速回正,說明工業企業盈利持續好轉,最終會驅動企業資本開支增加,帶來制造業投資的好轉。工業企業盈利好轉驅動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同時疫情好轉會驅動傳統服務行業就業回升,帶來收入回升。所以我們始終認為經濟還是處于向上復蘇的通道當中,盈利是持續改善的。
其次,社融收縮最快的階段已經過去。社融存量增速從2月份的13.3%下滑到4月的11.7%,速度是比較快的。但全年社融增速目標是與經濟增速相匹配,按照名義GDP在11%左右的預期計算,相當于在未來的8個月,每個月的社融增量與去年同期持平的情況下,預計年底會自然回落到11%,因此緊信用對經濟的壓制預期又會逐步改變。
第三,大宗商品價格下行之后,有利于下游需求的修復,經濟重回增長。短期上游價格上漲擠壓了中游利潤,導致需求下降,但上游價格上漲得到緩解之后,中下游需求跟不上的問題會得到解決。
最后,利率不會持續創新低。即使在大宗商品漲價、通脹預期上行的背景下,10年期國債利率仍然從2月份的3.3%左右下行到了5月的3.07%左右,不考慮因疫情帶來的全球流動性寬松、利率下行,3%的利率水平也是過去10年偏低的位置,反映出對經濟非常悲觀的預期,此時再預期流動性寬松的邏輯并不成立。
綜上所述,成長股有一定的機會,但是不應該因為流動性寬松而去做多估值,博弈板塊性的機會。
星石是一個全市場風格,分為消費科技周期三個類別。我們投研團隊是比較完備的,每個領域都有比較多的研究員,同時我們會自上而下的判斷當前哪些類別會更好。在多輪市場風格輪動下來,希望可以顯著戰勝指數。從過去這么多年回顧來看,2016、2017年是以消費為主,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是科技成長,然后到去年年中之后,切換到順周期的方向,所以我們不是集中在某一個領域,而是根據各種驅動因素去判斷當前哪些更好。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