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量暴漲!A股邏輯生變?
5月25日A股迎來放量普漲。兩市成交額10063億,創春節市場下跌之后的新高,北上資金單日流入就達217.23億元,是年內最高點。今日上證綜指上漲2.4%,滬深300上漲3.16%,創業板指上漲2.79%,休閑服務、食品飲料、非銀金融、銀行等漲幅居前。
我們認為,近期市場回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人民幣升值,提升人民幣定價資產價值,
A股受益
近期人民幣迎來了一輪快速升值,離岸、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均突破前期高點,進入6.4時代。從目前的利率水平、通脹壓力、基本面情況等來看,人民幣仍有一定的升值邏輯支撐。所以以人民幣定價的資產也迎來重估,A股受益。
大宗商品降溫、虛擬貨幣受壓,
部分資金分流A股
在大宗商品降溫,虛擬貨幣受到打壓,部分資金需要尋求新的方向,相對而言A股已經調整比較充分,政策環境平穩,所以相對配置價值提升,配置商品和虛擬貨幣的資金或有大部分分流A股。
商品降溫,
通脹和中下游盈利擔憂緩解
此前市場擔憂上游價格暴漲擠壓中下游利潤,使得需求下滑,目前上游的價格上漲得到了緩解,盈利的擔憂也基本解除。與此同時,大宗商品價格降溫之后,市場對于通脹持續上行、流動性收緊的擔憂也得到緩解。
社融收縮最快的階段已經過去,
經濟下行和流動性收縮壓力下降
社融存量增速從2月份的13.3%下滑到4月的11.7%,速度是比較快的。但全年社融增速目標是與經濟增速相匹配,按照名義GDP在11%左右的預期計算,相當于在未來的8個月,每個月的社融增量與去年同期持平的情況下,預計年底會自然回落到11%,因此緊信用對經濟的壓制預期又會逐步改變。
綜上,經過震蕩調整之后的A股,風險已經釋放相對充分,在多重有利因素的驅動下,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提升,重回震蕩上行是大概率事件。同時在各類資產的比較來看,權益資產的性價比是相對占優的,有望成為居民主流資產配置之一。
但是從投資方向來看,交易流動性持續寬松中期或有一定的風險,我們始終認為2021年盈利增長是核心驅動,流動性雖然似乎出現了超預期的寬松,但全年定調的“不急轉彎”并非不轉彎,對利率更敏感的高估值板塊多少仍會承壓,而盈利能強、估值合理的板塊中長期投資價值可能會更加凸顯。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