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深度丨三胎政策對投資有什么影響?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引起市場熱議。
我們認為,生育政策松綁可能只是第一步,政治局會議針對婚嫁、生育、新生人口的養育教育等環節,提出了多項措施著力降低婚嫁成本、生育成本和教育支出,后續配套政策值得關注。預計“開放三胎”相關政策有望在短期內緩解新生人口下滑幅度,但參考國際社會發展經驗,開放三胎可能難以扭轉人口增長放緩和老齡化的局面。
對于投資而言,人口問題是長期變量,我們關注人口問題對行業中長期發展前景的影響,并從中挖掘長期成長空間大的賽道。目前來看,人口或對消費和投資領域產生諸多長期影響,一是消費端消費總需求可能邊際下降,但消費結構更有側重,如高端醫療保健等養老消費;二是投資端,隨著人口紅利結束,疊加企業和政府部門杠桿率高企抑制了投資擴張空間,未來科技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需求更加迫切。隨著我國人才紅利不斷釋放,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紅利也將持續釋放,支持科技轉型與老齡化賽跑。
從目前人口情況來看,我國面臨新生人口回落和老齡化兩大困境,放開生育限制是大勢所趨。
首先,我國出生人口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一是生育率自2017年出現高點后持續回落,2020年我國總和生育率僅為1.3,意味著一對夫妻平均生1.3個孩子,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世代更替水平(總和生育率達到2.1)。
二是,結婚人數的減少和處于適育年齡婦女人數下降。我國結婚登記人數自2013年以來持續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結婚登記對數和初婚登記人數分別為927.3萬對和1398.7萬人,較2013年分別下降了40%和41%。處于20-34歲適育年齡的婦女占比也從2013年的11.94%降至2019年的10.53%。
資料來源:Wind
第二,我國老齡化程度已經加重,勞動力人口的下行壓力較大。從人口結構來看,2020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為13.5%,相比2010年上升了5.44個百分點,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預計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在2025年超過20%,達到老齡化中度階段;2035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30%,進入老齡化重度階段。此外,2020年我國15-59歲的勞動力人口占比為63.35%,較2010年下降了6.79個百分點,我國人口數量紅利已經開始減弱。
預計“開放三胎”相關政策有望在短期內緩解新生人口下滑幅度。
一方面,參考放開二胎的政策效果,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后,我國出生人口出現了短暫上行。2016-2017年新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人和1723萬人,均高于2015年的1655萬人。出生人口中二孩的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至近年來的50%左右,意味著開放二胎確實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另一方面,5月31日政治局會議針對婚嫁、生育、新生人口的養育教育等環節,提出了多項有助于提升生育意愿的配套措施,著力降低婚嫁成本、生育成本和教育支出。包括要“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要“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要“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等。后續配套政策落地值得關注。
新生人口數
資料來源:Wind,萬人
長期來看,開放三胎可能難以扭轉人口增長放緩和老齡化的局面。
一方面,從全球的情況來看,生育率下滑是不同國家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出現的共同趨勢(見下圖),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上升是一方面,另外還包括年輕人更加重視“悅己”需求、生育理念變化、晚婚和低結婚率等,使得少子化成為長期趨勢。
另一方面,當前的育齡婦女生育意愿子女數是1.8,實際的生育率是1.3,意味著即使是放開生育,生育率大概率難以超過1.8,加之三孩生育率大幅低于一孩、二孩,在育齡女性人口增量不足的條件下,預計全面三孩政策的邊際增量有限,關鍵更在于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來提高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
發達國家總和生育率
資料來源:Wind
三孩生育率大幅低于一孩、二孩
資料來源:Wind
對于投資而言,人口問題是長期變量,我們關注人口問題對行業中長期發展前景的影響,并從中挖掘長期成長空間大的賽道。
目前來看,“放開三胎”政策實際效果如何還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進行驗證,但是從國際社會的發展經驗來看,老齡化和少子化是大趨勢,人口增速放緩和老齡化加重或將對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帶來幾方面的影響:
消費端:消費總需求可能下降,更加重視消費結構的改變。從總量上看,人口增速放緩和老齡化加重會造成邊際消費遞減,但在結構上將呈現出分化。例如,老齡人口預防性儲蓄提升,對消費總量有一定抑制 ,但是預防性儲蓄很大一部分是為醫療保健等養老消費儲備,支撐了醫療服務和養老行業的長期需求。
投資端:隨著人口紅利結束,疊加企業和政府部門杠桿率高企抑制了投資擴張空間,未來科技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需求更加迫切。隨著我國人才紅利不斷釋放,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紅利也將持續釋放,支持科技轉型與老齡化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