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問答丨大宗價格上漲是否擠壓了消費板塊?
市場之前是比較擔心上游原材料的上漲會向下游傳導,一方面可能會壓制下游企業的盈利,另外一方面可能會傳導到消費端,引起居民部門價格上漲的壓力。
首先,4月數據沒有體現出這些現象。雖然原材料價格上漲,但企業部門盈利還是很好,4月工業企業利潤兩年復合增長22.6%,比3月份加快10.7個百分點。從細分行業的利潤增長情況來看,上游企業利潤增長最快,但中下游企業也有邊際改善,并未體現出利潤受到侵蝕。另一方面,CPI同比上漲0.9%,仍然處于較低水平,PPI的上行尚未傳導到消費端。隨著5月份重要數據的公布,更加能夠指導市場選擇一個方向。
其次,自上而下的看,溫和的通脹水平有利于刺激消費。因為在價格上漲的預期下,大家更傾向于提前做出消費的決策。
最后,品牌類的消費企業成本轉嫁能力較強,提價幅度往往會高于成本的上漲。消費行業大部分是有品牌或者渠道壁壘的,品牌、渠道壁壘在整個商品的定價環節是會起到溢價作用的,也就是說消費企業往往轉嫁成本的能力比較強,成本上升也有利于消費者接受提價行為,他們提價幅度往往會高于成本的上漲。
5月出口金額同比(美元)27.9%(前值32.3%),低于預期值31.9%,兩年平均增長11.1%,依舊處于歷史高位。
結構上看,防疫物資是主要拖累。隨著印度疫情明顯改善、疫苗接種速度加快(截止6月4日,印度每日新增較五月初減少了65%左右,全球每日新增確診回落至3月中旬以來最低水平),對防疫物資的需求明顯回落,疊加去年的高基數原因,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同比下滑41.29%,醫療儀器及器械同比下滑17.56%,降幅均較4月明顯擴大。
消費品和生產相關商品出口仍舊保持韌性。在美國經濟持續修復、財政刺激以及房地產后周期下,外需繼續回暖,帶動5月箱包及類似容器(45.5%)、家用電器(56.5%)、玩具(68.9%)、汽車零配件(78.8%)同比明顯高于整體出口同比增速。海外生產恢復拉動下機電產品、通用機械等商品出口依舊表現不錯,同比增速分別為27%、29.9%。
后續來看,海外需求復蘇下,接下來服務類需求將相對于商品類需求修復更快,但支撐中國出口的更主要是商品消費,所以預計出口增速上行會放緩。但是因為復工復產下消費和生產類商品需求還將具備韌性,所以出口絕對值還是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