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深度丨楊玲:REITs風起,房地產投資再次迎來曙光?
再有4天,9只中國首批基礎設施公募REITs將正式上市交易。在美國,REITs是股票、債券和現金以外的第四類重要的資產配置選擇,此番上市也倍受國內投資者矚目。由于REITs投資不動產,身邊的朋友有一些共性疑問:一是REITs放行,等于房地產放行嗎?二是房住不炒時代,REITs值得投資嗎?下文談談我的看法。
REITs放行≠房地產放行
人們印象中,REITs投資于房地產行業,這既受到其中文翻譯“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聯想,也受海外REITs投資結構的影響。以美國為例,截至2019年底,其公開上市的REITs 共有219只,合計市值為1.1萬億美元左右,但美國歷史上基礎設施REITs只有24只。
目前來看中國REITs大方向還是基礎建設資產,擴至地產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2020年4月30日,中國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試點通知),標志著公募REITs試點啟動,且是在基礎設施領域。通知指出,優先支持基礎設施補短板行業,包括倉儲物流、收費公路等交通設施、水電氣熱等市政工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固廢危廢處理等污染治理項目。
即使是在改革示范區,REITs的發展也被限定在基礎設施領域。10月11日,中辦、國辦發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再次提出依法依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
REITs試點首選基礎設施,既是因為中國基礎設施底層標的豐富,也是國家產業戰略發展需要。根據上交所數據,2003-2017年,中國累計基建投資規模高達108萬億,未來我國發力新基建,每年基建投資約15萬億元。即使按照1%的證券化率,十年內REITs有望為存量和增量基建項目盤活2萬億資金,從而進行更多投資。對于投資人而言,基礎設施REITs會帶來更多元的底層標的。此次試點通知就鼓勵在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科技產業園區、特色產業園區等開展試點。
個人認為REITs未來即使擴容至地產,更多也是二級商業地產運營或者住房租賃,而非一級住宅地產開發。
一方面從業務模式角度來看,開發類項目是通過一次性的出售來獲得回款,既不持續,也有一定風險,而REITs要求每年有穩定的分紅,因此更傾向于參與穩定、有持續收入來源的的不動產項目,因此即使今后涉及地產行業,也不會是在開發端。參考海內外經驗,我國香港地區明確禁止REITs從事房地產開發,新加坡規定REITs參與地產開發不得超過總資產的10%。
另外一方面,從國內政策角度來看,2020年至今,從“房企三條紅線”到“貸款集中度管理”,涉房資金從供需兩頭全線緊縮,因此REITs作為融資渠道,從政策大方向也會與住宅地產開發隔離,以免成為開發商的資金來源,引發房價泡沫。
長期來看發展租賃住房REITs有必要性,且有望進一步抑制房價
為了緩解年輕一代的買房壓力,發展公共性的租賃住房是重要手段。“十四五”規劃要求租購并舉,探索支持利用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6月,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保障性租賃住房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暫行辦法》,也要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因此,將租賃住房納入REITs的支持范疇本身就具有正向的政策意義,這也將有助于規范住房租賃市場。2018-2020年,投資運營方為了實現租金的提前回收,違規設計出租金貸(但租金回報率與貸款利率不匹配,形成龐氏效應),導致長租市場連環爆雷,給金融體系帶來隱患。
如果能規范發力租賃住房REITs,或將成為其重要融資退出通道(REITs介入,可幫助運營方提前收回投資,而REITs則獲得穩定的租金回報),從而間接推動租賃住房市場,進一步降低住宅購買需求,抑制房價投機潮。
但目前發展租賃住房REITs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算上開發成本(土地成本和建設成本),租賃市場收益率過低,根據中金數據,目前開發持有長租公寓的穩定收益率最多也僅在4%-5%,成為吸引社會資本的一個障礙,也影響了供給。
所以發展租賃住房還需要政府在用地方面提供一定保障,比如把租賃住房供給“有機”納入地方用地指標規劃中,使得前段開發成本降低,租賃住房的收益率能夠提高,將有助于住房租賃REITs的發展壯大。
房住不炒時代,REITs為普通人鏈接不動產投資
中國投資者所熟知的不動產投資主要局限于房地產市場。即使是2020年,房產依然是投資熱門項目,對財富增加的貢獻率將近70%。
然而在房住不炒的時代,住宅投資的難度加大,收益率降低。然而REITs的發展,為投資者打開了不動產投資的大門。
從美國經驗看,REITs給投資人帶來豐厚回報。美國基礎設施REITs指數自2010年以來復合年增長率為12.30%,同期FTSE全權益REITs指數為12.30%,標普500指數復合年收益率為12.11%。
戴德梁行數據顯示,自2016-2019年,基礎設施、工業物流、數據中心三類REITs回報率超過15%。
作為投資標的,REITs是一種投向明確、抗通脹的中風險中收益產品。公募REITs產品具有較穩定的分紅回報,受股票市場大盤波動的影響較小,長期持有綜合收益可觀,資產價值具有增長空間。2020年7月31日發改委與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指出,項目預計未來3年凈現金流分派率原則上不低于4%;在符合分配條件的情況下公募REITs的分配每年不得少于1次,把基礎設施基金年度可供分配金額的90%以上分配給投資者。同時,REITs的底層資產是基礎設施項目,資產現金流來源于底層資產的收費,這一收費本身具有較好的抗通脹屬性,REITs也具有一定的抗通脹能力。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在4%以下,以十年期國債利率為例,截至6月8日,十年期國債利率為3.11%。
此外,REITs投資比個人投資不動產更有優勢:從管理風險來看,REITs采用”公募基金+ABS”結構,治理結構更為清晰,財務數據和信息披露較為有效,有利于投資人對底層資產的監督和管理。除此之外,和其他證券投資基金一樣,REITs具有稅收優勢,暫時免收企業所得稅。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