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問答丨如何看待5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不均衡現象?
市場依舊延續成長股領先的風格,截至6.28收盤創業板指距離年內高點還剩下兩個點,顯示當前市場主流認識還是主要在經濟走弱的一方。
國家統計局27日公布,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6.4%,兩年平均增長20.2%,較前月的22.6%有所下滑,部分解讀對此偏負面。
我們認為,5月數據雖然趨緩,但仍然維持著歷史較高水平,且從利潤率來看,5月利潤率為8.0%,此前4月為7.5%,顯示毛利率的改善,顯示企業經濟效益的恢復韌性較強。
分行業來看,5月利潤增速較為明顯的行業仍然主要集中在上游,下游壓力較大。根據華創證券的數據,采礦、制造業上游利潤率分別高達20.8%、9.2%。如果計算分位數(2007年以來單月利潤率),制造業上游分位數為1(相當于2007年以來單月利潤率創新高),采礦業分位數為0.94。而下游、電熱行業利潤率5月有所下行,分別降至5.87%,6.01%。
上游利潤是否能夠傳導到下游?取決于國內消費復蘇對下游企業形成支撐,從社會零售數據來看,消費當前增速不及預期,但復蘇趨勢是明顯的。
當前,對于同一經濟數據,市場各方面會給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市場對經濟走勢仍然在觀察期。我們傾向于認為經濟復蘇是不會錯的,未來很難指望流動性進一步寬松,美聯儲雖然反復安撫市場,但收緊的風險仍然存在。經過近期的上漲,以半導體、新能源車等為代表的科技股到了歷史估值分位數的近90%水平,到時候波動可能加大。
今年是疫情后復蘇的第一年,投資應給予風險更大的權重,因此我們堅持控制組合的估值水平,我們也更關注估值合理、景氣度向上、受益于經濟擴張的高資產壁壘公司。
周期板塊下半年的投資性價比還在嗎?
市場依舊延續成長股領先的風格,截至6.28收盤創業板部分周期股的性價比還是沒有問題的。從經濟上講,海外經濟景氣度是比較好的,國內經濟也不會特別差,只是向上的增速趨緩。
周期股的業績在二季度應該還是很好的。供給層面上,除了上半年由漲價驅動的周期屬性,一些周期股隨著產能的逐漸釋放,還會有一些周期成長的屬性,所以現在的估值還相對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