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快評丨止跌回升,A股能否長期向好?
在經歷7月26日到7月28日的普遍下跌后,今日三大指數均以上漲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指數、創業板指分別收漲1.49%、3.04%、5.32%。
我們認為,今日上漲主要是兩個因素帶來的:(1)新華社28日發文《中國股市熱點觀察》指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依然堅定,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依然穩固”,同時闡明“教育雙減”政策目的,緩解近期市場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2)美聯儲議息會議明確Taper并未超預期提前,確認流動性依舊維持寬松狀態。
本周市場波動放大,前半周因為教育雙減政策沖擊和國內局部疫情擴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我們認為,這些因素的影響大概率是短期的,并不影響資本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
7月23日集中發布了一系列有關民生的產業調控政策,對相關企業的沖擊較大,但對于政策調控行業以外公司的影響微乎其微。海外資金由于部分“水土不服”的原因,可能沒有理解政策本意,出現了對于政策風險的非理性擔憂。在市場中表現為受調控行業跌幅遠高于其他行業。7月26日至7月28日期間,以中信三級行業為劃分標準,受教育雙減政策影響最為嚴重的教育行業跌幅為11.67%,遠高于全部板塊6%的跌幅中位數。除教育以外的其他板塊下跌更多是恐慌情緒傳導帶來的。
長期來看,國內資本市場向好的趨勢并沒有改變。
一方面,國內有利的政策環境支撐著A股市場長期向好。由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對實體經濟和產業升級的支持更為有效,疊加我國新經濟正在快速發展期,國內對于發展資本市場的政策支持力度較大。自2019年7月科創板注冊制實施以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加速。2019年9月證監會提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隨后重組新規、再融資新規等政策加速落地。2020年6月創業板注冊制試點開啟,注冊制改革向存量市場逐步推進。2021年上半年新三板轉板上市細則發布,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從IPO企業數量來看,我國資本市場改革效果顯著。2021年上半年A股共發行了245支股票,總募資2109.5億元,遠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向后看,資本市場改革還將繼續。十四五規劃有關資本市場的內容十分豐富,例如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深化新三板改革等,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確,態度更加堅決。通過資本市場改革,股票市場上聚集了大量的優質公司,優質投資標的更加豐富,為股市向好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從資金增量的角度來看,A股市場也趨勢向好。資金凈流入對于股市來說十分重要。以美國為例,美股長牛的部分原因就是資金凈流入。美國股市資金凈流入主要有兩個來源:居民資產的持續配置和上市公司回購。向后看,A股市場或將迎來長期的資金流入。首先,外資現在對于A股市場的配置比例還比較低,后續提升空間比較大,有望繼續穩步增長。截至2021年3月末,外資在中國股市持股占比僅為5%,而日韓股市中外資占比在30%以上,A股市場中外資占比還比較低。從長期來看,全球基金對于中國權益類資產配置的增加是一個長期、穩定的過程。2014年至2020年間,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指數基金對于中國權益類資產的配比從20%增長至40%。2017年MSCI宣布將分階段對A股進行配置,更是意味著全球范圍內的基金資產對中國權益類資產的配置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二,國內對房價飛速上漲的打壓態度堅決,疊加資管新規的影響,居民對于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有望增加。目前我國居民資產中房產占比超七成,在國內“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國內房價進入平臺期,房價繼續大幅上漲概率很低,疊加非標項目擴張受限、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收益率下行,優質權益資產有望獲得居民的青睞。
向后看,股市持續向好的趨勢并未改變。在資本市場中,波動難以避免,影響股市短期走勢的因素有很多,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都難以完全于事前參透和踩準市場節奏。短期的黑天鵝事件往往會通過影響市場情緒帶來股票價格的非正常波動。但在市場出現明顯的恐慌性拋售時,市場或許已經處于加速調整中,甚至會出現超調現象,此時較低的資產價格反而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因此我們應該保持冷靜,認真研究產業基本面,挖掘具有好價格的好公司,優化投資組合性價比,抵御不確定的投資風險。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