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打開市場化大門
中國證監會30日<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簡稱《意見》),并就推進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優先股、完善現金分紅等問題做了相關說明。《意見》的公布表明恢復新股發行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IPO即將重啟。
首先,這意味著資本市場改革駛入快車道,制度紅利大潮將持續釋放。《意見》發布是資本市場的重大事件,對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印證了我們對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解讀:資本市場改革駛入快車道,制度紅利大潮持續釋放。融資功能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具體體現。《意見》發布IPO即將重啟,A股融資功能得到恢復,資本市場重新回到正常軌道上來,有助于提升市場活力、促進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推進新股發行注冊制、取消“25%規則”、強化發行人、中介機構責等提高了股票定價的市場化程度,有助于股票定價效率的提升,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證券市場中的落實和體現。
其次,此次開啟了新股發行注冊制的開端。
在證監會此次公布的多項重大制度改革中,我們最為關注的是新股發行注冊制。股票發行由核準制向注冊制過渡是證監會簡政放權的重大舉措,注冊制下證監會不再對擬上市企業進行價值判斷,企業股票能否公開發行、發行多少、發行價格如何等將完全由投行、投資者等市場主體決定,這既是同國際慣例接軌,也是對三中全會精神的貫徹和落實。《意見》推進新股發行向注冊制過渡的同時也提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保護投資者利益,如強化信息披露、進一步明確股票發行人和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責任界限,違規者將受到嚴懲,這有利于維護資本市場的公平、公正,推進資本市場的法制化進程。
短期來看,IPO重啟或將對A股特別是創業板具有一定的負面沖擊。
中斷超過一年的IPO即將重啟,中小板和創業板在短期內面臨利空沖擊。首先,數百家企業排隊等待上市,在增加股票供給的同時吸引大量資金從二級市場轉向打新股打破了目前股市資金供需的平衡;其次,排隊企業中大部分與創業板、中小板上市公司類似,形成一定的替代性,沖擊創業板和中小板估值;第三,創業板和中小板企業目前估值相對偏高,本身面臨一定的估值調整壓力。
長期來看,此為股票市場的重大利好,券商板塊將長期受益。
IPO重啟恢復了A股融資功能,增加了股票供給,投資者的選擇空間更大,同時靴子落地也有利空出盡的感覺,A股市場運行機制逐步正常化,對資本市場長期發展是有利的。此外IPO開閘,券商投行業務獲得新生,對券商板塊是重大利好,預期券商板塊將持續向好。
最后,融資類信托或將因此風險加大。
對于結構性信托等非標理財產品而言,由于優先股試點、新股發行準注冊制等措施陸續出臺,直接融資渠道重新通暢化,高質量的融資項目可能重新轉向直接融資渠道,進而導致此類產品規模出現收縮,同時由于逆向選擇機制,此類產品的風險也有可能大幅提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