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問答丨如何解讀最新經濟數據?
如何解讀最新經濟數據?
今年三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4.9%,低于市場預期,主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疫情汛情阻礙消費,監管趨嚴束縛地產基建,拉閘限電影響生產端。
但經濟中仍有有利因素,主要體現在消費和制造業投資中。
消費修復方向明確。9月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4%,高于市場一致預期,兩年復合增速為3.8%,較上月大幅增加2.3個百分點。
首先,疫情緩解疊加中秋節提振,線下社交類消費增多。以餐飲為例,9月餐飲收入兩年復合增速為0.1%,較8月大幅提升5.8個百分點。
第二,就業趨勢向好,增加居民消費能力。一方面,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從失業率來看,7月、8月、9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1%、5.1%和4.9%,總體就業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中低收入人群就業邊際好轉。從農村外出勞動力來看,三季度總量同比增長2%,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9月份服務業有所改善,也有利于中低收入人群就業的改善。9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2%,較上個月加快了0.4個百分點,服務業采購經理指數當中服務業人員指數也比上個月上升了0.5個百分點。
第三,消費升級依舊存在,體現為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速的絕對領先。今年前三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1.6%、28.6%、21.7%,顯著高于全部商品16.4%的同比增速。此外,消費對于經濟的貢獻率也有所提升。前三季度,最終消費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向后看,雖然短期或存在階段性因素影響消費修復彈性,但居民儲蓄率較高,潛在消費勢能較大,隨著疫情逐漸穩定,消費修復方向依舊明確。
資料來源:Wind
制造業投資依舊保持加速回升的態勢。9月制造業投資兩年復合增速為6.45%,較8月進一步上行,制造業投資仍在加速修復通道中。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更為亮眼,顯示國內經濟新動能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8.7%,兩年平均增長13.8%,顯著高于整體制造業投資水平。

資料來源:Wind
PPI與CPI剪刀差會收斂嗎?
今年9月,PPI同比增長10.7%,CPI同比增長0.7%,PPI與CPI剪刀差持續擴大,已經達到了歷史峰值。向后看,我們認為后續PPI與CPI剪刀差或將有所收斂。
9月份PPI與CPI剪刀差的擴大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我們認為這些因素都將出現邊際緩解。
首先,煤炭供應不足、限產限電等供給端因素繼續推高PPI,但后續供給的縮緊預期或將邊際改善。10月9日國常會進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電力和煤炭等供應,強調各地要糾正“一刀切”停產限產或“運動式”減碳,主要煤省和重點煤企要落實增產增供的問題。雖然冷冬季節到來將導致短期供給依舊偏緊,但政策保供效果將逐步體現,供給短缺的情況會逐漸得到緩解。此外,受基數影響,PPI也將于明年全年呈現下行趨勢。
第二,豬肉價格繼續下探,9月疫情防控打破服務價格修復趨勢,后續豬肉消費旺季到來和疫情影響逐步減弱將帶動CPI溫和修復。一方面,10月10日商務部等多部門共同決定收儲3萬噸中央儲備豬肉,疊加秋冬屬于豬肉消費旺季,對四季度豬肉價格有一定支撐,豬肉價格對CPI的壓制將有所緩解。另一方面,疫情影響漸次減弱,后續核心CPI將溫和上升。在疫苗接種率接近80%、口服特效藥有望問世的背景下,疫情對消費的影響逐漸減小,疊加消費供給在疫情期間大幅出清,核心CPI有望呈現溫和上漲趨勢。
PPI正在向CPI溫和傳導,除豬肉外的商品和服務更易受到價格傳導。從生活資料PPI來看,耐用消費品類由8月的環比下降0.2%轉為環比持平。從非食品CPI環比增速來看,非食品價格由8月下降0.1%轉為上漲0.2%,其中工業消費品由8月的下降0.2%轉為上漲0.3%,家用器具由8月的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轉為上漲0.1個百分點,交通工具也繼續延續此前環比上漲趨勢。此外,從微觀來看,部分消費品公司陸續宣布漲價,后續下游消費品提價可能有所擴散。
后續流動性怎么看?
當前環境下,貨幣政策或將繼續重視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從央行三季度例會表述來看,目前對經濟增長的認識更加謹慎,有關國內經濟的表述從“穩重加固、穩中向好”改為“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并新增“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的要求。向后看,四季度流動性大概率將保持基本平衡,貨幣市場利率也將平穩運行。
首先,從央行領導偏中性的表態來看,貨幣政策大概率不會大幅收緊。四季度,由于地方債發行繼續加速、稅收繳款和大量MLF到期等階段性因素,四季度流動性存在一定缺口,但央行將采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熨平流動性短期波動,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將在增加流動性總量上發揮一定作用。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將靈活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投放不同期限流動性,滿足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需求。
第二,目前PPI處于高位難以對貨幣政策偏松造成牽制。孫國峰司長指出,央行已經關注到拉閘限電、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有關情況,認為PPI的漲幅會在今年年底至明年趨于回落,CPI仍將保持在合理區間,我國通脹總體可控,后續央行還將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穩定社會預期。
第三,目前對于經濟環境的預期不用過于悲觀,經濟增長仍有結構性亮點。三季度,在疫情、極端天氣、產業政策的影響下,國內經濟數據不大美觀,但在后續政策調節下經濟將逐步趨穩。
此外,從貨幣政策感受指數來看,央行對銀行體系流動性仍有支持。一般而言,貨幣政策感受指數反映了央行貨幣政策基調。根據央行調查問卷,三季度貨幣政策感受指數為54.3%,較二季度上升了1.4個百分點。從貨幣政策感受預期指數來看,銀行家對于貨幣政策偏松也持樂觀態度。三季度貨幣政策感受預期指數為57.2%,高于貨幣政策感受指數2.9個百分點。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上一篇:星石問答丨消費股行情可持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