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問答丨解讀10月PMI數據,政策底或已顯現?
10月制造業PMI錄得49.2%,于榮枯線下繼續回落;非制造業PMI受疫情影響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至52.4%,擴張力度有所減弱。從PMI數據來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后續穩增長政策或將發力。
具體來看:
首先,供給端約束仍在。10月生產指數為48.4%,回落1.1個百分點。從結構來看,高耗能行業供給約束較大,能耗雙控的影響尚未緩解。高耗能行業PMI為47.2%,低于制造業總體2.0個百分點,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供給指數位于45%以下的收縮區間。相比之下,高技術和裝備制造業PMI分別為52%和51.2%,仍延續擴張趨勢,對制造業總體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第二,需求仍未出現明顯好轉。制造業方面,新訂單指數回落至48.8%,新出口訂單指數小幅上漲至46.6%。新出口訂單持續回落,主要是因為當前成本和運費過高的背景下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企業接單意愿不強。非制造業方面,地產銷售增速下行,基建尚未明顯發力,建筑業活動繼續放緩,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下降0.6個百分點,但建筑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上升0.2個百分點至60.3%,企業未來生產預期較為樂觀,或表明在11月專項債基本發完的情況下建筑業有望提振;局部疫情擴散,消費復蘇改善力度有限,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較9月下降0.8個百分點。
第三,價格指數繼續上升,或暗示10月PPI將沖高。10月主要原材料購進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72.1%、61.1%,出廠價格破歷史新高。其中,出廠價格與購進價格之差達到了歷史低位,僅次于今年5月,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較大。

資料來源:Wind
總體來看,10月份供需進一步回落,經濟穩增長壓力增加,四季度仍是重要的政策觀察期。我們認為,政策底已經越來越清晰了。
一方面,政府債券發行呈加速趨勢,財政部也于10月22日表示“2021年新增專項債券額度盡量在11月底前發行完畢”。
另一方面,目前貨幣政策也處于相對寬松的狀態。8月貨幣信貸分析會上央行提出“加大信貸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9月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10月金融街論壇上,劉鶴副總理表示房地產合理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對于房地產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風險偏好過度收縮的行為逐步得以矯正。雖然從政策底到經濟底的確存在時滯,但我們認為最差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積極的因素已經開始積累。
二.“菜比肉貴”現象會持續嗎?
10月國內出現“菜比肉貴”現象,蔬菜價格超季節性上漲,28種重點監測蔬菜價格較9月底上漲33%。我們認為,菜價上漲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資料來源:Wind
天氣因素可能是主要推動力。9月下旬以來,北方地區降雨范圍逐步擴大,從兩方面助力蔬菜價格上漲。一方面,降雨導致北方蔬菜產地出現菜田被淹的情況,蔬菜采收困難,收購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我國蔬菜市場整體呈現產銷分離的特征,降雨天氣通過阻礙蔬菜運輸環節,進一步加劇蔬菜供給偏緊的局面。
PPI高漲向CPI傳導逐漸顯現,蔬菜供給成本有所增加。一方面,今年以來化肥、農藥等價格快速上漲,蔬菜種植成本有所上升。截至10月25日,化肥綜合批發價格指數達到了3240.46的歷史新高。另一方面,油價持續上漲,汽油、柴油價格上漲過快,導致蔬菜運輸成本上漲。

資料來源:Wind
向后看,冬季蔬菜價格季節性上漲,疊加短期內化肥價格和運費難以大幅下跌,四季度蔬菜價格仍有支撐,將推動CPI繼續溫和上漲。菜價上漲“過猛”的情況大概率不會長期維持。整體來看,國內蔬菜供給仍有保障。一方面,后續蔬菜的供應地逐漸南移,隨著南方蔬菜集中上市,蔬菜供需缺口可能出現局部緩解。另一方面,從全國整體蔬菜供給量來看,目前在田的蔬菜有1億畝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還略有小幅增長,疊加鮮菜的種植周期較短(一般為30-40天),市場上的蔬菜供應將穩步增加。
從政策態度來看,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部門表示將對蔬菜采取保供穩價措施,促進市場價格平穩運行。10月28日,商務部表示將“適時投放政府儲備”;10月29日,農業農村部下發通知,把蔬菜穩產保供作為當前重要任務,加強生產指導,搞好產銷對接,保證市場均衡供應。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