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問答丨北交所開市影響幾何?
01
北交所開市影響幾何?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北交所設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有助于我國形成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北交所制度設計較精選層有一定的優化,與其他板塊相比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一方面,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發行條件更寬松。北交所采用注冊制,新三板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在滿足四套市值及財務指標之一后即可上市,財務標準對市值、盈利、經營、研發等方面的要求均低于科創板。
另一方面,北交所投資者門檻較低。北交所對個人投資者開戶門檻由精選層的100萬元降至50萬元,對機構投資者不設門檻,為市場交易流動性提供了制度保障。
整體來看,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的質地較優,部分公司在行業內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具體來看,相比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具有市值偏小、盈利能力較強和估值偏低的特點。從市值規模來看,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總計市值為2976億元,平均市值為36.7億元,低于創業板的130.6億元和科創板的163.8億元,符合北交所服務中小企業的初衷。從盈利能力來看,今年三季報中,北交所公司凈資產收益率ROE中位數為8.97%,高于創業板的6.2%和科創板的7.5%。從估值角度來看,北交所公司市盈率(TTM)中位數為28.9倍,遠低于創業板的40.1倍和科創板的52.2倍。
資料來源:德邦證券
我們認為北交所開市將進一步豐富證券市場上的投資標的。北交所上市門檻較其他板塊低,增加了優質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有助于孵化更多優秀公司,也為市場投資者提供了投資中小企業的機會。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大、中、小型企業數量分別為0.8萬家、4萬家和33萬家,中小企業數量遠超大型企業,蘊含的投資機遇和空間都比較大。
02
社零超預期,如何解讀10月經濟數據?
整體來看,10月經濟數據顯示出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的態勢沒有改變,積極因素仍在積累增長。
具體來看:
首先,隨著階段性約束因素緩解,工業生產出現了積極變化,工業回升的行業面和產業面均有所擴大。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5%,兩年復合增速為5.2%,分別較9月上升了0.4和0.2個百分點。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中,41個大類行業有22個行業增速回升,比上月增加了10個行業;590種工業產品中,有288種產品產量增速回升,比上月增加了117種。10月以來國內保供穩價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原煤產量同比增長4%,增速由降轉升,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出現下行,限產限電也于10月下旬有所松動,供給約束出現緩解,工業生產結束下半年以來持續下行的走勢。
向后看,發改委和央行在學習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會議中分別提到了“切實抓好今冬明春能源和重點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等方面工作”和“抑制價格過快上漲”,我們預計保供穩價政策效果將繼續顯現,供給約束有望持續改善。
第二,投資端呈現“地產偏弱,基建回升,制造業加速改善”的特點。
地產方面,1-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7.2%,兩年復合增速為6.8%,均較9月繼續回落。雖然在政策微調下,10月個人住房貸款較9月同比多增,但房產稅試點、部分房企出現負面信息,疊加房價環比下跌,后續地產投資或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偏弱的狀態。
基建方面,10月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速和兩年復合增速分別為-2.53%和0.86%,均較9月出現回暖。在“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逐步落地、政府專項債發行進度增快的背景下,后續基建投資仍有比較好的支撐,基建或仍保持邊際回升,對于經濟的托底作用有望繼續顯現。制造業投資方面延續了今年以來整體加速修復的趨勢。10月制造業投資兩年復合增速為6.87%,較9月進一步上升。
第三,消費修復方向未變。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9%,兩年復合增速為4.6%,超出市場預期。扣除價格因素來看,10月社零實際兩年復合增速為3.2%,較9月大幅提高0.8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的逐步修復,居民購物需求也持續釋放。10月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2%,連續兩個月增速加快;限額以上單位18個商品類別中有一半的零售額增速較9月加快。向后看,雖然冬季疫情防控壓力或加大,但消費的內在動力比較充足,居民較高的儲蓄率孕育著較大的消費潛力,消費中長期持續復蘇的確定性仍較大。
03
10月金融數據改善,市場信用觸底了嗎?
10月金融數據呈現出持續改善趨勢,社融同比增速結束了之前連續下行的趨勢,有初步觸底跡象。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970億元。具體來看,信貸和政府債券是社融增量的主要拉動力。
首先,表內信貸表現良好,信貸增量比去年同期明顯多增。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8262億元,同比多增1364億元,顯示出信貸形勢分析會上提出的“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要求已經得到一定的實現。
一方面,居民端短貸和中長貸均呈現同比小幅多增的態勢,顯示出居民消費穩定修復和居民購房貸款政策的邊際放松。央行發布的個人住房貸款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個人住房貸款增加3481億元,較9月多增1013億元。顯示9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上提出的“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已經開始顯效,銀行房貸邊際放松,維護了地產的合理需求,前期房地產信貸過度收縮的行為開始糾偏。
另一方面,從企業端來看,新增中長期貸款為2190億元,雖低于2020年,但大致與2017年-2019年平均水平相等。
第二,地方債加快發行對社融的支持力度較大。10月政府債券融資6167億元,是近5年來的最高值。向后看,我們認為在房貸政策滿足合理需求、地方債持續發行的背景下,社融增速有望企穩。
資料來源:Wind
我們認為,信用企穩對股市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一方面,從宏觀層面來看信用企穩對盤活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市場對經濟基本面的悲觀預期有望修復。目前社融增速在10%附近初步走穩,后續貨幣政策大概率也將保持溫和,將對經濟形成支撐。貨幣政策方面,我們預計央行將靈活運用MLF和OMO等操作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并運用3000億支小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對小微企業、減碳企業等重點領域的發展形成支持。另一方面,從歷史數據來看,信用趨松階段股市的漲跌幅和賺錢效應遠好于緊縮期。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北交所開市影響幾何?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北交所設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有助于我國形成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北交所制度設計較精選層有一定的優化,與其他板塊相比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一方面,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發行條件更寬松。北交所采用注冊制,新三板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在滿足四套市值及財務指標之一后即可上市,財務標準對市值、盈利、經營、研發等方面的要求均低于科創板。
另一方面,北交所投資者門檻較低。北交所對個人投資者開戶門檻由精選層的100萬元降至50萬元,對機構投資者不設門檻,為市場交易流動性提供了制度保障。
資料來源:德邦證券
我們認為北交所開市將進一步豐富證券市場上的投資標的。北交所上市門檻較其他板塊低,增加了優質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有助于孵化更多優秀公司,也為市場投資者提供了投資中小企業的機會。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大、中、小型企業數量分別為0.8萬家、4萬家和33萬家,中小企業數量遠超大型企業,蘊含的投資機遇和空間都比較大。
社零超預期,如何解讀10月經濟數據?
整體來看,10月經濟數據顯示出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的態勢沒有改變,積極因素仍在積累增長。
具體來看:
首先,隨著階段性約束因素緩解,工業生產出現了積極變化,工業回升的行業面和產業面均有所擴大。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5%,兩年復合增速為5.2%,分別較9月上升了0.4和0.2個百分點。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中,41個大類行業有22個行業增速回升,比上月增加了10個行業;590種工業產品中,有288種產品產量增速回升,比上月增加了117種。10月以來國內保供穩價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原煤產量同比增長4%,增速由降轉升,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出現下行,限產限電也于10月下旬有所松動,供給約束出現緩解,工業生產結束下半年以來持續下行的走勢。
向后看,發改委和央行在學習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會議中分別提到了“切實抓好今冬明春能源和重點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等方面工作”和“抑制價格過快上漲”,我們預計保供穩價政策效果將繼續顯現,供給約束有望持續改善。
第二,投資端呈現“地產偏弱,基建回升,制造業加速改善”的特點。
地產方面,1-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7.2%,兩年復合增速為6.8%,均較9月繼續回落。雖然在政策微調下,10月個人住房貸款較9月同比多增,但房產稅試點、部分房企出現負面信息,疊加房價環比下跌,后續地產投資或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偏弱的狀態。
基建方面,10月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速和兩年復合增速分別為-2.53%和0.86%,均較9月出現回暖。在“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逐步落地、政府專項債發行進度增快的背景下,后續基建投資仍有比較好的支撐,基建或仍保持邊際回升,對于經濟的托底作用有望繼續顯現。制造業投資方面延續了今年以來整體加速修復的趨勢。10月制造業投資兩年復合增速為6.87%,較9月進一步上升。
第三,消費修復方向未變。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9%,兩年復合增速為4.6%,超出市場預期。扣除價格因素來看,10月社零實際兩年復合增速為3.2%,較9月大幅提高0.8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的逐步修復,居民購物需求也持續釋放。10月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2%,連續兩個月增速加快;限額以上單位18個商品類別中有一半的零售額增速較9月加快。向后看,雖然冬季疫情防控壓力或加大,但消費的內在動力比較充足,居民較高的儲蓄率孕育著較大的消費潛力,消費中長期持續復蘇的確定性仍較大。
10月金融數據改善,市場信用觸底了嗎?
10月金融數據呈現出持續改善趨勢,社融同比增速結束了之前連續下行的趨勢,有初步觸底跡象。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970億元。具體來看,信貸和政府債券是社融增量的主要拉動力。
首先,表內信貸表現良好,信貸增量比去年同期明顯多增。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8262億元,同比多增1364億元,顯示出信貸形勢分析會上提出的“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要求已經得到一定的實現。
一方面,居民端短貸和中長貸均呈現同比小幅多增的態勢,顯示出居民消費穩定修復和居民購房貸款政策的邊際放松。央行發布的個人住房貸款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個人住房貸款增加3481億元,較9月多增1013億元。顯示9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上提出的“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已經開始顯效,銀行房貸邊際放松,維護了地產的合理需求,前期房地產信貸過度收縮的行為開始糾偏。
另一方面,從企業端來看,新增中長期貸款為2190億元,雖低于2020年,但大致與2017年-2019年平均水平相等。
第二,地方債加快發行對社融的支持力度較大。10月政府債券融資6167億元,是近5年來的最高值。向后看,我們認為在房貸政策滿足合理需求、地方債持續發行的背景下,社融增速有望企穩。
資料來源:Wind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