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問答丨如何看待這次“降息”傳達的信號?
一、如何看待LPR降息?
12月20日央行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為3.8%,較前值下降0.05%,此前連續19個月維持在3.85%不變;5年期LPR為4.65%,連續20個月保持不變。我們認為1年期LPR下調主要體現出貨幣政策中“穩”的成分。
從成本端來看,銀行資金成本端壓力已有緩解,推動LPR下行。一方面,央行于今年7月15日和12月15日進行兩次全面降準,共節約銀行成本約280億元,疊加下半年以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配合,合計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或已觸及LPR調整的最小步長。另一方面,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優化后,存款利率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
央行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優化后,今年9月較5月相比,一年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下降0.04個百分點。
MLF利率未降而1年期LPR利率下調顯示出貨幣政策的精準性,而并非“大水漫灌”。一般而言,MLF利率下調將帶動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市場利率下行,代表央行主動引導廣譜利率中樞整體下行;在近兩年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動下,LPR已經成為貸款利率的主導基本利率,銀行新增貸款基本參考LPR定價,存量貸款也逐步完成基準的轉換。
當前1年期LPR利率下行表明央行目前僅訴求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以引導實體融資成本下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此外,5年期LPR未下調,表明“房住不炒”政策下,房地產需求端政策仍未明顯放松。
整體來看,1年期LPR下調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字當頭”的要求,符合會議提出的“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的表述。 1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也指出要“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穩步優化信貸結構,保持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態勢,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向后看,在政策注重經濟增長的基調下,銀行讓利于實體經濟是大勢所趨,實體融資成本有望繼續降低。
二、如何看待2022年“財政前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目前市場基本已經形成“財政前置”的一致預期。我們認為基建增速的改善將于明年年初有較為明顯的體現。
一方面,財政支出已經開始加快。今年11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單月同比增速較10月上升5.55個百分點至8.45%,兩年同比增速也較10月進一步上升至12.14%。基建相關的支出也出現加快的跡象,11月交通運輸、農林水事務、城鄉社區事務類支出增速由-5.54%、-20.91%、2.88%上升至-3.15%、5.83%和5.81%。
從支出節奏來看,1-11月公共財政支出完成了85.5%,與2015年持平,預計今年完成支出預算的概率較大。由于財政支出與形成實物工作量之間通常存在時滯,當前支出加速大概率將于明年年初反映在實物工作量的形成上。
圖:1-11月財政支出進度 
資料來源:華創證券
另一方面,明年財政政策基調為“早、準、快”,即準備工作要“早”、發行時機要“準”、資金使用要“快”。 從項目的角度來看,發改委已經篩選形成2022年9個領域的專項債券準備項目清單,也為專項債的加快發行使用打下扎實的項目基礎。
從資金的角度來看,2022年專項債額度提前下達1.46萬億元,額度將向中央和省級重點項目多的省市傾斜,向債務風險較低的地區傾斜。同時,財政部要求各地明年一季度早發行早使用,將指導地方盡快將提前下達額度對應到項目上,今年年底前就著手編制發行計劃,確保明年一季度有相當數量的專項債券發行使用。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一、如何看待LPR降息?
12月20日央行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為3.8%,較前值下降0.05%,此前連續19個月維持在3.85%不變;5年期LPR為4.65%,連續20個月保持不變。我們認為1年期LPR下調主要體現出貨幣政策中“穩”的成分。
央行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優化后,今年9月較5月相比,一年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下降0.04個百分點。
MLF利率未降而1年期LPR利率下調顯示出貨幣政策的精準性,而并非“大水漫灌”。一般而言,MLF利率下調將帶動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市場利率下行,代表央行主動引導廣譜利率中樞整體下行;在近兩年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動下,LPR已經成為貸款利率的主導基本利率,銀行新增貸款基本參考LPR定價,存量貸款也逐步完成基準的轉換。
當前1年期LPR利率下行表明央行目前僅訴求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以引導實體融資成本下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此外,5年期LPR未下調,表明“房住不炒”政策下,房地產需求端政策仍未明顯放松。
二、如何看待2022年“財政前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目前市場基本已經形成“財政前置”的一致預期。我們認為基建增速的改善將于明年年初有較為明顯的體現。
從支出節奏來看,1-11月公共財政支出完成了85.5%,與2015年持平,預計今年完成支出預算的概率較大。由于財政支出與形成實物工作量之間通常存在時滯,當前支出加速大概率將于明年年初反映在實物工作量的形成上。

資料來源:華創證券
從資金的角度來看,2022年專項債額度提前下達1.46萬億元,額度將向中央和省級重點項目多的省市傾斜,向債務風險較低的地區傾斜。同時,財政部要求各地明年一季度早發行早使用,將指導地方盡快將提前下達額度對應到項目上,今年年底前就著手編制發行計劃,確保明年一季度有相當數量的專項債券發行使用。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