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有約】星石滾燙,來日方長——對話星石投資楊玲
作者: 時間:2021-12-30 瀏覽:2423 來源:星石投資_14年老牌私募,14座金牛獎獲得者
作者:衣韻潼
來源:中國財富網
本文已獲得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授權并標明出處
在私募這條小眾賽道上奔跑的14年,也是星石成就的14年,14座金牛獎杯就是見證。站在今天的時間節點,展望公司的下一站,星石投資聯合創始人楊玲卻說,還是要兢兢業業,如履薄冰。
14年,星石目送了一個個昔日伙伴的退場,也見到了一個個新面孔不斷擠上賽道。或許正是經歷了這些,才讓他們在站穩行業金字塔頭部后,仍能一如既往,不改初心。
2007年,在史無前例的大牛市催生下,眾多公募精英“奔私”,時任諾安基金北京分公司總經理的楊玲,也是其中之一。
“當時的A股市場出現了爆發性上漲,公募基金也隨之得到普及,不少遠房親戚都會打電話問我基金是怎么回事、買哪個更好,這讓我一下子意識到中國發生了一個特別大的變化:就是個人可支配的、用于理財的財富一下子增加了。”不過,雖然早早就感知到市場風向調整,但楊玲坦言,當時的自己并沒有強烈的創業沖動。“我是陜西人,陜西人的特點就是老老實實干活,但江暉總是江浙人,可能血統里就有開公司的基因,所以他就找到了我。”事實上,與老同事江暉出來時,市場環境對私募并不友好。在大眾對公募基金還普遍缺乏了解的時候,私募基金更是被直接貼上了“非法集資”的標簽,因此楊玲和江暉的創業,是經歷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考察調研,摸清行業模式后,才開始的。
“可能也是一種‘知識分子的軟弱性’吧,我們當時認真觀察了一下最早下場的博時肖華,那時報道鋪天蓋地,但他沒有被逮起來,基金不僅如期發行了,運作也比較精良,所以我覺得,這個陽光私募模式和原來的地下私募是完全不同的,可以做。”
從下定決心入場,到成為最早一批百億私募,14年星石投資拿了國內外各種大獎,在業界樹起了座座豐碑,楊玲說到:“無論A股還是創業本身都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市場環境變化疊加行業變化,不確定性指數級增加,你會無數次自我懷疑,一方面質疑自己的判斷是否準確,另一方面又很難向客戶證明自己判斷準確,只能等時間驗證。”2008年金融風暴,由于全部空倉操作,星石投資算是有驚無險逃過了一劫。但在2015年股災中,出于對A股長期發展趨勢的看好,星石未做減倉,這使當時公司在滿倉操作下連受重挫,承受了空前的壓力。“我們當時認為A股已經從原來的相對邊緣逐漸成為主流,重要性不斷提高,且流動性充沛,后期有資產一定能受益,因此在對未來市場有很好的長期走勢的判斷下,我們就沒空倉。”楊玲說,她現在仍認為當時對市場的判斷是正確的,但她也承認,的確對股災始料未及。“當時沖擊確實比較大,客戶很憤怒,我們也很自責,沒有看準,替大家避過‘黑天鵝’。”不過,事后復盤,楊玲坦言,經過2015年的洗禮,在對于與客戶的溝通和投資本身的理解上,她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在投資決策上,其實我們最需要做的,是內心堅定不受外界影響,是在知道自己難以100%預判準確的前提下,還能專注、專業、客觀,一點一滴提高勝率,讓未來越做越好。”2015年9月以后,通過在市場底部進行換倉,倉位逐漸向成長型消費側重,得以收復失地。
“投資是有科學性的,但沒人能有足夠的時間把四千多只股票研究透徹,這中間有些藝術性的東西是刪不掉的,很多時候抓住機會靠的就是你直觀的皮膚感知,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明星基金經理個人靠皮膚感知去判斷的這部分,通過更多的團隊合作、分工跟蹤來解決,為操作邏輯建立支撐。”
楊玲說,對星石而言,他們所追求的是“投資的合力”,這種合力不是簡單相加,而是以團隊力量反復碰撞,兼容不同基金經理的各自優勢、邏輯風格,在盡可能創造的相同投資語境下所得出的結果。只有通過這種團隊力提高科學性,才能讓他們在不斷切換的市場風格中穿越牛熊,持續制勝。談及具體的投資方法論,楊玲告訴我們,他們最看重的還是“成長性”三個字。
“近兩年中國經濟增速與發達國家相比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對國內企業來說,也創造出巨大的潛在成長空間,因此無論是成長股還是價值股,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它的成長性。”此外,在關注成長性之余,楊玲進一步指出,需要警惕估值過高。“A股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漲得快跌得也快,情緒一來,所有人都沖進去,情緒一走,大家又急于拋出,這就很容易造成一些個股階段性漲過了頭,超出其業績支撐范疇。”楊玲認為,投資者應該對A股更有信心。在她看來,當前市場已從之前的“熊長牛短”轉化為“熊短牛長”,即便在熊市里持倉,等待的時間也比從前短了很多,而每一次調整對投資者來說無疑都是布局的最好時點。“現在核心資產太貴了,但實際上還有很多好股票都很便宜,舉個例子,比如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消費股。”楊玲分析,雖然消費的恢復滯后于投資和出口,但終究還是會好起來的,在疫情影響供應商大幅減少的背景下,留下來的公司估值低且盈利增長可期,值得介入。
今天的星石,是行業內第一批入選MSCI全球對沖基金指數的中國私募,已有100多只產品與14家主流銀行深度合作。楊玲說,行業尚處角逐期。
“英雄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每五年你去重新拉一下英雄的名單,都會有比較大的變化,所以國內其實整個私募都還在角逐中,我覺得我們有實力成為最后角逐的梯隊之一。”
就行業看,當前私募規模再創新高,6月份私募基金產品數量較5月份猛增2503只,截至6月末全行業產品數量達到10.88萬只,規模高達17.89萬億元。但在行業高速擴張的同時,私募也正面臨著監管力度的進一步強化。
近期,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再次強調,全面貫徹“零容忍”理念,其中特別提到,加大對私募領域非法集資、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從業人員侵占或挪用基金財產等行為的刑事打擊力度。“打擊違法違規的募集方式,對全行業來說都是好事。加強合規無論對公司還是行業發展都一定會產生價值,只不過這個價值不是即時的。反之,那些搞監管套利、打擦邊球的公司,雖然短期受益,但長期積累下一定會受到沖擊。”
回顧星石投資的14年發展,楊玲說,市場環境翻天覆地,政策監管日漸加強,對公司來說,繼續兢兢業業、如履薄冰,不斷優化投資過程,提升投資管理服務,才是未來的前進方向。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