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問答丨LPR報價“按兵不動”,寬松窗口仍存?
LPR報價持平,寬松窗口關閉了嗎?
2月21日,1年期、5年期LPR報價分別為3.7%、4.6%,均與上月持平。
我們認為,雖然2月MLF和LPR均未下調,但從國內經濟的基本面來看,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偏松的總基調不會改變。雖然時間窗口可能沒那么長,但后續寬松窗口尚未關閉。
經濟數據尚未出現明顯好轉,仍有寬松的必要性。
經濟環境決定宏觀政策走向,在今年強調“穩增長”的背景下,經濟運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可能更大。由于春節效應和高基數的存在,今年1-2月的經濟數據同比改善的幅度可能有限。
歷年春節錯位,都將影響經濟活動在1-2月和3月的分配,對同比數據造成擾動。
一般情況下,春節處于1月末2月初的年份里,節假日對工業生產的影響將在1-2月的經濟數據中消化,今年或也是如此。
同時,在去年“就地過年”的鼓勵下,春節前后工業生產平穩銜接,工業增加值形成了較高的基數,2021年1-2月兩年平均增速達到了8.1%,為近年來同期較高水平。
人民幣匯率處于高位、國內通脹整體較為溫和等因素,為寬松政策提供空間。
美聯儲加息無疑是近期影響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外部掣肘將逐漸減弱。一方面,截至2月1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6.33,在加息預期漸濃的背景下人民幣保持強勢,對海外沖擊仍有較強的吸收能力。
另一方面,市場對于美聯儲3月加息50bp的預期有所減弱,海外流動性收緊預期最為強烈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
中短期內國內通脹制約可能不大。雖然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反彈,通脹上行或許還有風險,但相比海外和2021年下半年,風險已經有所減弱,預計PPI同比增速將繼續下行,CPI同比增速將保持在溫和區間,中短期內通脹對貨幣政策的制約不大。
寬松政策將對市場風格有一定影響,具體風格走向還是要看寬信用的時間長度和經濟情況。
目前來看,國內“穩增長”的訴求較重,國內經濟全年逐步回升的目標是大概率會達成的。相對應的,市場風格的轉換也將在全年持續, 1-2個月內結束的概率可能并不大。
部分大宗商品重啟漲價,如何看待周期類資產的投資機會?
大宗商品漲價有一個簡單的規律:當不相信大宗商品漲價能持續時,事實上價格上漲一般是能夠持續的;相信漲價可持續時,反而價格上漲的持續時間有限。
背后的原因其實并不復雜:相信大宗商品漲價具有持續性時,生產企業會在供給上有一定行動,即增加資本開支、擴大產能。這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形成供給,價格也會隨著供給的提升而逐漸下跌。
如果不相信漲價具有持續性,供給端很難形成新增供給,此時只有靠劇烈的需求下行才能帶動價格下跌。供給不增加、需求保持平穩的情況下,價格是很難下去的。
對應到投資上,我們認為今年大部分周期性行業的投資難度會大一些,可能只有少數的行業空間會大一些。
中短期來看,我國保供穩價政策下,部分大宗商品的供給較2021年要更加寬裕,因此價格上漲的幅度可能不如2021年,主要是階段性修復的機會。
2月18日,發改委聯合其他部門發布《關于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到防范大宗商品價格近期反彈對中小微企業形成新的壓力,要“做好鐵礦石、化肥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
要“優化考核頻次,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避免因能耗指標完成進度問題限制企業正常用能”,表明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政策的決心極強,預計不會因長期“雙碳”目標影響當前正常的工業供給能力。
如何看待熱門賽道的調整?
2022年以來前期熱門賽道波動開始加大,主要原因可以理解為高估值積攢的風險釋放。
目前來看風格切換的背后更多的是宏觀因素在主導,其中最直接的是美聯儲加息預期的變化。1月末至2月16日(1月議息會議紀要公布日)期間,加息預期逐漸濃烈,市場開始交易全年加息6-7次、3月首次加息50bp,這對于成長股的短期沖擊較大。
我們認為,預期在短期內已經演繹至較為充分的水平,1月議息會議紀要公布后,由于沒有超預期鷹派的表述,市場情緒和加息預期出現階段性緩和。
資料來源:招商證券(圖為2022年3月加息預期的概率變化)
所以在宏觀層面上對于賽道股的沖擊或已經結束。如果具體標的基本面仍比較好,后續應該有修復的機會。
至于后續賽道股能不能反彈延續去年的行情,可能要關注自身基本面的變化。如果基本面仍能達到預期或超出預期,是有可能在反彈后繼續上行的。
反之,如果基本面出現問題,股價反彈后可能會進入重新下行的趨勢。但目前來看,賽道股的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長期仍有較好的發展空間,第二波下跌(殺估值+殺業績)的概率可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