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問答丨聚焦兩會,投資關注什么?
兩會召開,傳遞出什么信號?
2021年4季度政策點明“穩增長”,但市場仍糾結于政策抓手和實際效果,反映在市場就是主線不明、情緒相對低落。雖然今年全球資本市場可能均面臨操作難度增加的環境,但A股仍存在相對優勢。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如約而至,報告中延續了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礎論調:“穩字當頭、穩中有進”,“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全球經濟的發展來看,我國5.5%的經濟增速仍是具有相對優勢的;從流動性的角度看,國內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偏寬,有助于對沖海外貨幣政策收緊和地緣政治帶來的流動性沖擊。
政府工作報告傳遞積極信號將有助于資本市場穩定信心、找回主線,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或還以積極反饋。具體而言,報告中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關注:
總量定調以穩為主,5.5%的經濟目標彰顯政策決心
自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增長”后,由于經濟高頻數據表現平平,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動力的預期和信心均偏弱,市場上不乏將預期調整至5%的投資者,5.5%成為經濟增長預期的上限。
宏觀政策加大力度,繼續為經濟增長保駕護航
財政政策方面:無需擔憂赤字率下調,實際可用財力和支出力度將增加。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2022年赤字率定為2.8%,與2019年持平,主要是為了保證財政可持續。預計2022年財政收入將繼續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3.65萬億元,疊加跨年度調節,財政支出仍有資金支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
按照《關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給出的匡算,我們可以計算出廣義財政支出將有明顯的向上提升力度:將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相加,作為廣義財政的衡量指標,預計 2022年合計支出為406116億元,同比增長12.8%,較2021年的36萬億提升較為明顯。
貨幣政策方面:穩健偏松,力度不減。
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相比2021年“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表態更加積極。2022年美聯儲加息牽動著投資者的情緒,市場開始擔心國內貨幣寬松的窗口期已經過去,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的貨幣政策表述有助于提振市場預期。
具體來看,貨幣政策將主要從三方面對實體經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首先,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引導金融機構準確把握信貸政策,顯示“寬信用”進程正在繼續。
第二,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增加對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促進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
第三,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減少收費,增加融資的便利度,減少綜合融資成本。
擴大內需是重中之重,投資和消費是不變的主題
基建投資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400億元,較近年來有一定提升,均體現出基建投資將積極發力,政策成效有望在一季度顯現。
基建投資的具體方向有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等。
制造業投資方面,產業升級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因素均將對制造業投資有推動作用,制造業投資或將繼續延續前期加速增長的趨勢。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制造業投資可能集中于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產業智能化等帶來的機器設備更新等。
同時,報告提出 “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制造業企業投資也有較強的資金支撐。
消費方面,政策扶持和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將提供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推動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的提升: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著力適應群眾需求、增強消費意愿。
在穩定就業、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的背景下,2022年國內城鎮消費將有望穩定增長。從就業來看,2022年目標失業率在5.5%以內,城鎮新增就業在1100萬人以上;從收入增長來看,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穩定的居民就業和收入增加將保障居民基本消費能力。
同時,報告指出將“強化農民工工資拖欠治理,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一定要讓廣大農民有更多務工增收的渠道”,將有助于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
能耗目標留有適當彈性,對生產的負面影響較低。
2021年3季度限產限電對生產端壓制較為明顯,令人印象深刻。2022年能耗強度目標在 “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同時對國家重大項目要實行能耗單列,預計政策端對生產的負面擾動將持續減少。
本周,發改委、財政部等重要部門都會陸續發表講話,也將傳達出一些關鍵信息,值得持續留意。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