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絕對回報是星石的信仰
星石投資成立6年來,董事長江暉都低調地隱在公眾媒體視野之外。僅有兩次在媒體發表自己的觀點,一次是2011年在中國證券報發表《踐行絕對回報之路》一文,另一次則是今天。這兩次,他都說的是同一個話題——絕對回報。
2008年,江暉因為在大熊市中獲得的絕對收益被譽為“熊市的寵兒”。但6年來,江暉的絕對回報之路走得并不順暢。雖然在2008年和2011年熊市中都表現不錯,但是在2010年和2012年卻跑輸同類平均回報。例如在中小板、創業板走勢強勁的2010年,其他私募動輒20%-30%收益。長期的輕倉讓星石遭到市場詬病,江暉的風格也被認為過于保守。
然而在2014年一季度,同樣是在創業板行情中,星石卻成功出擊,并準確地減倉,獲得了佳績。從2013年開始,星石的絕對回報效果一直在變好。
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是跟隨江暉多年的戰友。楊玲透露,這些年來,江暉始終在研究“中國式絕對回報”,力圖“在風控效果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收益”,絕對回報在江暉這里已經變成了一種信仰。如今,隨著“中國式絕對回報”研究體系的完善和成熟,星石的絕對回報有望穿越牛熊市而得以實現。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把優勢放大到最大
中國證券報:從2010年開始,隨著市場從系統性行情走向結構性行情,星石的絕對回報也有失效的趨勢。這幾年,其實很多類型的策略都被看好,宏觀對沖、期貨管理策略、量化策略等等,也有很多私募在開展新的業務,例如設立海外子公司、設立并購部門,為什么星石要死守絕對回報投資?
楊玲:私募最大的優勢就是要把最基本的優勢放大到最大。多元化發展可能短期有效,但是一個人的能力或者是一個公司的能力是有限的。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們很難把所有的策略都做到最好,如果只是做得平平,十年以后,可能就沒人知道我們了。我們的基本優勢是做絕對回報,只有在這個領域里越做越好,不斷優化拳頭產品,才是私募的長期戰略。
另外,私募客戶群都是高凈值客戶,這類客戶有很多中介機構在為他們服務,中介會不斷地告訴客戶哪些投資公司才是真正的優秀公司。所以,我認為,只有在某個領域做得最好的私募,才會被中介機構推薦到客戶面前。
最后,在中國市場上,因為各種現實原因,用對沖工具來做絕對回報效果并不好。同時,中國又是新興市場特征較強的市場,因此可以用策略來做投資。所以,星石更愿意把精力放在絕對回報的策略研究上,用策略而非對沖工具來實現絕對回報。
中國證券報:現在已經有股指期貨、國債期貨、融資融券等對沖工具出來,很快期權、中證500股指期貨等對沖工具也將陸續推出,星石的中國式絕對回報是不是會很快過期?或者絕對回報仍然需要通過對沖工具來獲取?
楊玲:五年之內甚至更長時間,中國市場都難以完全成熟。中國投資者同向特征明顯,對沖工具的市場效果不一定好。例如融資融券業務,融券很少,股指期貨中套保很少,這是因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還不是很成熟,而且投資者類型以散戶為主,即使有基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但是散戶常以申贖的方式倒逼基金的投資行為短期化、同質化。
另外,A股市場已經低迷了很多年,目前2000點應該是政策底,未來市場將進入上升通道,如果還采用市場中性策略做絕對回報,就不太適宜。
中國證券報:這些年,江暉一直很低調,為什么此時愿意出來闡述理念?
楊玲:這個體系的見效時間比較長,江總是等到有了一定的成效才愿意出來說。相比2010年到2012年,我們的業績在2013年到2014年有了顯著變化。在風控效果不變的情況下,收益有所提高。2014年一季度,六大板塊中,有成長股的兩個板塊中非周期成長板塊和弱周期成長股表現較好,我們找了其中景氣度最高的兩個行業,配置了三成倉位,2、3月份時發現這兩個板塊中的其他行業景氣度變壞,不能支撐板塊,所以及時減倉,保住了此前的收益。
未來機會更多
中國證券報:中國式絕對回報和星石以前的研究體系相比,差別在哪里?
楊玲:中國式絕對回報更突出成長股。我們的研究體系中設置了六大板塊,有三大類是成長股,雖然在A股中成長股的權重只占20%-30%,但我們考慮到,結構市中有些成長股能走出獨立行情。
現在,我們的出擊頻率更高。以前要系統性行情好才投資,現在只要一個板塊的行業景氣度高,就可以加倉了。這意味著我們的研究方法能穿越牛熊。六大板塊中,如果大部分板塊都好,尤其是周期類板塊的行業景氣度較高,就意味著大盤的行情來了,系統性機會來了。同理,在熊市中,仍然能控制風險。
中國證券報:中國式絕對回報仍然依賴于對中觀行業的準確判斷。
楊玲:對,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能準確判斷行業的景氣度。目前星石每個研究員都相對獨立地負責1-3個行業的景氣度趨勢研究,每天下午收盤后在投資會議上對行業進行討論,這樣能形成上下游關系的咬合分析,同時每兩周要對行業景氣度進行更新,每隔一個季度要重新做一個行業的景氣度判斷。這是星石從成立開始就在做的事情,也是星石的核心優勢。
中國證券報:星石目前有多少研究員?
楊玲:星石目前的資產規模不到30億,投研團隊有十幾人。星石的研究員絕大部分都是自己培養的。團隊磨合7年,圍繞一個研究體系進行培養,所以研究效率很高。其中有9個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大都有股權,這樣的激勵機制也能保證他們全身心地參與投資。
中國證券報:你認為未來私募的挑戰和機會哪個更多?
楊玲:機會更多。隨著新《基金法》的實施和私募行業的規范,機構客戶對私募的認可度也在增加,二我們的方法更適合機構客戶。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上一篇:中國式絕對回報,路會越走越遠
下一篇:私募行業成為未來最值得關注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