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絕對回報,路會越走越遠
2007年起,從星石投資成立后想做絕對回報,到現在絕對回報漸漸深入行業內的人心,七八個年頭已經過去了,雖然時間漫長,我們現在終于略有初成,因此,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些思考,為絕對回報在中國被更廣泛接受盡一點綿薄之力。
首先,什么是絕對回報?我理解,絕對回報是指投資目標,而不是投資方法。也就是說,基金經理的投資目標是,在盡量不虧損的基礎上,追求更多收益。至于如何完成這個投資目標,想必大家各有各的方法,不一而足。
那么,在中國市場,要做好絕對回報,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理解,要做好收益風險的最佳配比,即,在限定風險的基礎上,收益越高越好。在這里就出現一個新的命題,在中國市場,是否能夠實現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或者我們說,有沒有可能,一個基金在承擔中低風險的同時,實現中高收益?
我們的研究結果,這是完全有可能的。這解釋了為什么主動管理型基金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遠遠跑贏了指數。
不錯,中國市場或許缺乏對沖工具,國際上通行的對沖策略在中國也許效果一般,但中國市場給廣大專業投資者帶來的是成熟市場所不具備的大量非對稱性投資機會。如果我們拘泥于使用海外成熟市場的投資方法來做絕對回報,那等于放棄了這些非對稱性投資機會,確實有些可惜。因此,我認為,隨著絕對回報在中國的普及發展,將來的專業投資者們肯定會尋找出更多的中國式絕對回報的方法。
至于我們,選用的方法是“趨勢投資選時,價值投資選股”。價值投資選股是在國內通用選股模式,我們用于構建重點股票池,當投資時點到來時,我們根據已經選好的行業,買入相關行業或子行業的優選股票。但我們在趨勢投資選時方面,經歷了一些波折。
在公司成立最初的時候,我們用的是大盤選時,即從行業入手,向上推導出宏觀和大盤的先行趨勢,從而決定投資的買點和賣點。這種方法在過去以大盤系統性行情為主時代中,非常有效。但進入2010年以后,經濟結構轉型逐步進入主流投資者視野,在這個大背景下,以成長股為代表的結構性行情逐漸成為主流,我們籠統的大盤選時模式受到了挑戰,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收益明顯偏低,我們的絕對回報模式尚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三年間,我們大大減緩了產品發行的步伐,大家靜下心來痛苦思索和反復研究,終于重新調整了我們的選時模式,由原來籠統的大盤選時,優化為現在的板塊選時,即把全行業分為六個板塊,周期類三個,成長類三個。但我們基礎的研究方法不變,同樣是從行業入手,向上推導出每個板塊的先行趨勢,從而分別決定投資于該板塊的時點是否到來。經過這樣的調整,我們對下行風險的控制依舊不變,但投資的出擊次數明顯增加,對結構性機會的抓取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以2014年一季度為例,從我們原來的方法看,一季度的大盤機會很小,以往我們都是基本空倉不做的,但在我們新的方法實踐下,我們發現其中成長股的兩個板塊是可以適當參與的。因此,我們適當參與,獲取了一定的收益,并且及時減倉,有效控制今年的最大回撤。
可以說,通過七、八年的投資實踐,我們整個投資團隊才剛剛對中國式絕對回報有了一定了解,我們相信,還需要更長時間,我們才能將它運用純熟。在這里,我只想用我們自己的經驗向大家表明,作為新興市場的A股,一方面有自己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它的一些非對稱性收益特征,也能夠給我們帶來令人興奮的投資機會。
中國式絕對回報,路,會越走越遠!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下一篇:中國式絕對回報是星石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