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meter></meter><listing id="ud4tc"></listing><del id="ud4tc"></del>
<strong id="ud4tc"></strong>

      1. <optgroup id="ud4tc"><samp id="ud4tc"><dl id="ud4tc"></dl></samp></optgroup>
        <delect id="ud4tc"><p id="ud4tc"></p></delect>
          星石深度

          星石深度丨假如美股調整,如何影響A股?

          作者:    時間:2022-05-19    瀏覽:5468    來源:星石投資_15年老牌私募,14座金牛獎獲得者
          本期作者

          圖片

          A股向來有對美股“跟跌不跟漲”的傳統,考慮美國經濟高位放緩、貨幣緊縮持續,加之當前的美股估值仍然不算便宜,中期維度來看美股調整的概率仍然不低。即便當前A股估值已經很低了,但很多投資者可能仍然擔心美股調整對A股的沖擊,本文將嘗試分析這一問題。

          列出我們的結論

          1、A股領先美股見頂,也會領先美股見底,以歷史上公認的政策底為分界線,在政策底前A股跌幅顯著大于美股,政策底后A股顯著跑贏美股(這一階段美股對A股的向下帶動是最好的布局機會)。

          2、背后的原因一:A股估值波動主導,美股盈利波動主導。A股政策底前殺估值貢獻主要跌幅,政策底后殺業績會被提估值對沖,而美股相反。

          3、背后的原因二:中國經濟周期領先美國,驅動A股領先美股。A股在出口明顯轉弱的前一年(表現為美國經濟好、國內政策緊)表現差,在出口明顯弱的當年(表現為美國經濟差、國內政策友好)反而表現好。

          一、歷史復盤:A股領先美股,“政策底”后,A股將顯著跑贏美股

          經濟關系互補、貨幣周期聯動、以及資本市場擴大開放使得A股與美股在近10年保持了較高的相關性,每一輪調整中A股都會顯示出由“政策底”到“市場底”的獨立而清晰的路徑。


          如果簡單以“政策底”作為分界點,將美股調整周期對A股的影響劃分為兩階段,可以觀察到一個簡單規律:在第一階段A股往往調整幅度相對較大,在此期間美股跌幅相對較小甚至可能小幅上漲;第二階段A股基本處于震蕩磨底期,同期美股大幅調整對A股影響不大,這個階段A股的調整是非常好的進場時機。回顧近幾次典型美股調整:

          (1)2008年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已經開始發酵,到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美股調整從2007年10月一直延續至2009年3月,標普500跌幅-57%。

          當時A股剛經歷2007年的歷史性大牛市,在估值高、通脹高、貨幣緊三重壓制下,美股風暴來襲時A股脆弱不堪,A股從2007年10月一路震蕩下行至2008年10月,滬深300最大回撤-61%。但是從節奏上看,“政策底”前后A股跟隨美股調整力度大不相同。

          2008年9月15日央行宣布降息;隨后政府出臺了救市三大政策(股市印花稅改為單邊征收;匯金增持三大行股票;國資委表態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A股“政策底”明確,市場小幅反彈。

          到11月份萬眾期待的“四萬億”具體計劃出爐,各部委陸續跟進“擴內需”政策,A股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底”。

          以9.15作為“政策底”分界線觀察:“政策底”之前美股跌幅緩、A股跌幅急,對應標普500、滬深300指數回撤分別為-22%、-67%;“政策底”之后,美股持續下跌至2009.3(標普500跌幅-41%),而同期滬深300震蕩上行14%。

          (2)2018年與當前頗為類似,2018年也是美聯儲的加息縮表之年,美股市場遭遇“殺估值”,標普500震蕩下跌-6%;A股外有貿易摩擦、內有去杠桿,基本面更加脆弱,因而對美股風暴表現出“跟跌不跟漲”,全年滬深300下跌-25%。

          同樣的,如果以“政策底”作為市場表現的分界點,可以觀察到相似的規律。2018年10月19日金穩會召開確立“政策底”要求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對于市場“國進民退”的擔憂明確毫不動搖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同日一行兩會領導積極發聲釋放強烈維穩信號,A股由此開始表現出韌性。

          以“政策底”作為分界點進行觀察,第一階段(2018.1.25-2018.10.18),標普500僅僅震蕩下行-2.5%,而滬深300在大幅下跌-31%。第二階段(2018.10.18-2018.12.26),標普500在美聯儲加息和政府關門的多重利空下急跌-12%,而同期滬深300震蕩下跌-3.7%。

          3)2022年:2021年底以來,在美聯儲“放鷹”、地緣問題沖擊、全球高通脹沖擊,疊加國內疫情反復影響供應鏈,中美股市均出現大幅回調。

          2022年3月16日金穩會召開,針對市場所擔憂的穩增長、房地產、平臺經濟、中概股監管等具體問題逐一回復,并要求“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對市場信心帶來立竿見影的提振。

          以此為分界線來看,第一階段(2021.12.31-2022.3.16),滬深300回調-21%,標普500下跌-10%。第二階段(2022.3.29-2022.5.12),美聯儲官員持續放鷹,美債收益率加速上行并一度突破3%,緊縮恐慌之下標普500跌幅-14%。

          A股雖然在疫情、經濟數據低迷、寬松政策力度不及預期的沖擊下經歷了痛苦的二次探底,但是調整幅度并不深,同期滬深300僅下跌-4.6%。

          所以僅從過去的實踐來看,A股政策底后,美股下跌對A股的帶動,情緒影響大,但實質殺傷力不強,這個階段的調整反而是比較好的布局機會。


          二、背后原因1:A股估值波動主導,美股盈利波動主導,A股殺估值貢獻主要跌幅

          首先觀察A股、美股特性。按照估值貢獻和盈利貢獻對中美股市年度收益率進行分解,可以發現美股(以標普500為樣本,2000至今)估值貢獻標準差為20%;A股(以滬深300為樣本,2006至今)估值貢獻標準差為52%。換言之,A股的估值波動遠高于美股。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幾點啟示:

          1)站在1年的維度來看A股對政策(尤其是流動性)的變化更敏感,一旦貨幣政策或者其他維穩政策出臺,將迅速反應到市場預期當中并驅動估值提振,因此會出現基本面很好但股價不漲、或者基本面很差但股價不跌的情況。而美股則嚴格跟著基本面走,盈利對股價影響大于估值。

          (2)A股估值貢獻度遠超美股,所以A股殺估值遠比殺業績厲害,而美股殺業績比殺估值厲害。

          (3)當然,站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盈利增長才是決定投資收益的核心因素。A股(2002至今)和美股(2000至今)估值貢獻的求和項基本為0,這意味著估值波動在長期不起作用,盈利增長才是長期投資收益的來源。如果我們相信中國經濟能夠維持增長、長期穩中向好,那么從長期來看A股是可以賺錢的。

          圖片

          來源:Wind

          標普500盈利估值分解

          圖片

          來源:申萬宏源

          貨幣政策的周期性變動使得A股的估值變化呈現出周期性往后看A股估值易上難下如果美股出現大幅調整對A股帶來情緒上的沖擊反而是好的買點

          一方面A股絕對水平已經落入低位風險溢價已經處于歷史高位從歷史上看萬得全A的PB估值落到1.4X附近時往往對應著指數的階段性底部,而5.17的最新PB估值已經回落至1.59X。

          從股債收益差ERP來看也是吻合的。截至5.18國證A指ERP為3.57%,與過去幾輪歷史底部水平的ERP也相差不大,絕大多數行業指數也基本調整到位(27個申萬一級行業的ERP已經上升至AVG+1STD以上)。

          另一方面,政策因子正在加快改善,預期改善有助于驅動相關板塊估值修復。寬貨幣去年已經開始,作為貨幣供給表征的M2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持續回升,而當前國內經濟低迷+核心通脹低迷的現實意味著流動性仍有放松空間。

          同時當前政策基調已經全面轉向寬信用,隨著疫情對于經濟沖擊最嚴峻的時間過去,悲觀預期集中釋放,信用擴張帶來的業績改善預期同樣將作用于估值。


          三、背后原因2:中國經濟周期領先美國,驅動股市也呈現同樣規律

          中國經濟周期先于美國。從PMI來看,中國領先美國見底,也領先美國見頂。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國過去十幾年都是投資驅動型,以加杠桿為主,波動度高,一旦政策確定向上后,一般都能驅動經濟向上。


          而消費作為后周期行業,波動沒那么大,對經濟的影響權重小于投資,逆周期政策趨緊后即使消費仍好也難以阻擋經濟逐步見頂回落。這也是A股對政策更敏感的原因。而美國是消費主導型的經濟體,消費本身是后周期屬性,所以美國在經濟周期和股市上都晚于中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GDP 增長目標5.5%左右,一、二季度極度低迷的經濟數據意味著下半年需要更高的增速,歷史經驗來看除1990年、1998年之外基本都實現了。

          近期央行主動表態“宏觀杠桿率會有所上升,但保持在合理區間”、從全國層面將房貸利率下限下調,地方政府持續優化地產調控路徑、財政支出進度也較前兩年加快,確認穩增長政策加快發力。判斷目前中國經濟增速回落進入后期,穩增長政策將逐步推動基本面逐步企穩。

          圖片

          來源:Wind

          美國經濟周期見頂,外需回落是否會對A股造成“殺業績”?預計影響不大。與市場普遍認知不同,一般在出口回落幅度較大的前一年(2008年、2015年下半年、2018年),中國股市的回落幅度較大,而在出口回落幅度大的當年(2009年、2016年、2019年),股市表現反而較好。

          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國經濟三駕馬車,出口和投資是互為彌補的,出口好的時候國內逆周期政策力度弱一些,出口差的時候政策對沖力度也會相應加大,而A股在政策偏緊時殺估值已經很徹底,后續政策轉暖即使基本面較差股市跌幅也不大,反而是新一輪經濟周期的起點。所以也不必過于擔心外需回落對股市的沖擊,只是在投資方向上需要做一些調整。

          圖片

          來源:Wind




          END



          風險提示

          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meter></meter><listing id="ud4tc"></listing><del id="ud4tc"></del>
          <strong id="ud4tc"></strong>

            1. <optgroup id="ud4tc"><samp id="ud4tc"><dl id="ud4tc"></dl></samp></optgroup>
              <delect id="ud4tc"><p id="ud4tc"></p></delect>
                blued视频免费观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