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 馬嘉悅 實習生 陳慧潔
摘編來源:上海證券報
本文已獲得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授權并標明出處
在私募江湖中,遠見者穩進,穩健者遠行。
管理超過100億元資產、創始人為中國第一代明星基金經理、連續多年斬獲“金陽光”獎項、“老牌百億級私募”稱號,星石投資從2007年成立以來便身披各式各樣的光環。其實,光環之下,用“做好長期投資”可以概括星石投資的所有特征。
”15年來,我們經歷了市場的大起大落、行業的數輪洗牌。更加明白,在投資這場馬拉松比賽中,能夠跑到終點的才有可能成為贏家。因此,不管是組建近40人的投研團隊,還是轉型為多基金經理團隊制,抑或是投資框架的進化和迭代,我們唯一的目標就是依靠團隊的力量,將向上的凈值曲線畫得足夠長。” 一個周三的下午,星石投資首席研究官方磊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講述了老牌長跑私募的長青秘笈。
能力先行:鍛造投研“夢之隊”
作為國內第一批陽光私募,星石投資不僅管理規模躋身行業頭部梯隊,更可貴的是,歷經多輪牛熊,星石投資堅守股票多頭策略,取得了持續優秀的中長期投資業績。
數過往,云清風淡。回頭看,步步艱辛。在十余年的行業洗牌中,星石投資究竟比別人多做了哪些功課?加入星石投資12年的首席研究官方磊,對此問題頗有感觸。
2010年,清華大學生物學碩士畢業的方磊,經過多輪面試進入星石投資。彼時的他對金融領域的了解無疑是張白紙,但在星石投資的系統培訓下,方磊從研究員逐步成長為基金經理、首席研究官。
用方磊的話說,其成長歷程是星石投資科學的人才培訓體系的最好證明,而對于以人才為核心資本的私募來說,這是行穩致遠的關鍵。
據方磊介紹,與大多數私募不同,星石投資招聘時并不偏好明星基金經理,反而選擇每年招聘應屆畢業生進行自主培養。最初,從研究員到行業基金經理的轉變,需要花費3到5年的培養時間。在人才培訓體系運轉順暢以后,培養周期縮短到2到3年。倉位權限較大的類別基金經理的培養時間,也從之前的5到6年縮短至3到4年。全行業基金經理的培養則需要經過更為嚴苛的考核,擁有更長時間的優秀業績記錄。
積流成海。通過持續不斷的人才培養,星石投資擁有了業內堪稱豪華的團隊配置。目前,其投研團隊接近40人,有10名基金經理,實現全行業覆蓋。
進化迭代:從一人模式到團隊作戰
投研團隊的不斷壯大,為星石投資的轉型迭代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2007年成立之初,業內提起星石投資,更多想起的是創始人江暉一人的明星光環,如今星石投資已成為一個團隊、一家資產管理平臺的名字。
“明星基金經理會為私募帶來明星光環,但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強大的團隊能夠大幅提升整體投研能力和擴大投資邊界。”方磊表示,基于此,星石投資近年來逐步轉型為多基金經理團隊制,即10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一個股票投資策略,每個基金經理獨立管理的資金比例按照個人歷史業績考核記錄及投研能力進行分配。
“每年都能達到考核標準的基金經理,所管倉位會越來越高;如果未達標,所管倉位甚至會逐級減少。長此以往,投資做得好的基金經理倉位占比會越來越高。讓更優秀的人管更多的錢,這是我們投研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征。”方磊坦言。
除了作戰模式上的轉型,星石投資的投資框架也在與時俱進。2008年星石投資因罕見地在熊市取得正收益業績而在業內名聲大噪。彼時星石更偏重絕對收益理念,倉位也比較謹慎。但2014年后,投研體系運作更加成熟,星石的主動管理能力和倉位明顯提升,開始追求中長期絕對回報。
“2014年的轉變是公司投研能力更加成熟、宏觀經濟發生變化后的自然結果。”方磊坦言,伴隨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A股市場結構性機會將層出不窮。而且,經過多年的積累,公司培養出了許多各有所長的基金經理和不斷產出優秀研究成果的研究員。
擇優而投:消費行業性價比凸顯
今年以來,在內外部不確定因素的擾動下,市場跌宕起伏。站在當下,哪些機會和風險值得關注?
“從中期來看,我們認為所有類別資產或者所有行業都會有機會。市場到了用價值股價格買成長股的階段。”方磊的觀點頗為鮮明。
方磊分析稱,盈利底有可能在二季度出現。根據歷史規律,市場底大概率在之前出現,而且當前整個市場估值水平處于偏底部的位置,所以對后市不必悲觀。
談及所關注的投資機會,方磊認為,穩增長相關板塊將受益于政策扶持。具體而言,促消費是穩增長的重要一環,消費板塊的中長期投資價值正在凸顯。盡管后續通脹數據趨于上行、需求的恢復具有不確定性,但行業供給出清超預期,存活下來的優秀企業具有較大的業績彈性。而且長期來看,必需品行業中部分頭部公司估值具備吸引力,存在一定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