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meter></meter><listing id="ud4tc"></listing><del id="ud4tc"></del>
<strong id="ud4tc"></strong>

      1. <optgroup id="ud4tc"><samp id="ud4tc"><dl id="ud4tc"></dl></samp></optgroup>
        <delect id="ud4tc"><p id="ud4tc"></p></delect>
          星石深度

          基金經理隨筆丨做“降維打擊”的高維度投資者

          作者:    時間:2022-09-01    瀏覽:1377    來源:星石投資_15年老牌私募,14座金牛獎獲得者

          本期作者

          IMG_257

          一、何為“降維打擊”

          “降維打擊”這一說法,出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經典作品《三體》系列的第三部《死神永生》。宇宙中的高級文明向暴露坐標的地球文明投擲出一塊“二向箔”,結果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從三維向二維跌落,成為了一幅巨畫。這種高級文明利用其科技優勢而對地球文明采取操縱維度的攻擊方式從而使地球文明降維而滅亡的打擊方式被稱為“降維打擊”。 

          在“降維打擊”中,由于維度的差異巨大,低維生物可能甚至連覺察都無法做到就在打擊中滅亡了。例如人作為一種三維生物踩死一只二維生物螞蟻,螞蟻在它的平面維度上是無法覺察到人類的踩踏的;《三體》中的高級文明的“二向箔”在展開前人類的探測部隊也完全意識不到其危險性。因此,“降維打擊”通常用來形容由于巨大的科技/認知差異,導致一方對于另外一方展開碾壓式的打擊而被打擊一方幾乎沒有抵抗能力的過程。

           

          二、“降維打擊”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

          人類歷史上,最典型的“降維打擊”發生在軍事領域。

          熱兵器研發出來的早期,攻擊距離遠、威力大的熱兵器部隊對于依靠近距離沖鋒、殺傷程度有限的冷兵器部隊就是降維打擊。例如八里橋之戰中,清軍總投入約5-6萬的以冷兵器為主的步騎混合部隊(其中騎兵3萬左右)敗于人數不足1萬的裝備新式火槍火炮的英法聯軍,清軍傷亡上千,而英法聯軍僅十二人陣亡,以至于指揮戰斗的法軍將領被多數議員們認為打贏了一場“引人發笑的戰斗”不值得給予更高的獎賞。

          機械化戰爭時代,坦克集群的機動+打擊能力結合的“高維”部隊對于傳統的機動力不夠靈活的傳統步炮協同的“低維”部隊的“降維打擊”,催生出了德國古德里安的“閃電戰”戰術;飛機的加入則更是把打擊維度提升為三維立體,對于缺乏制空能力只能地面作戰的部隊也是“降維打擊”。

          精確制導武器時代,射程大幅提升、攻擊精度提高的制導武器,在戰爭早期直接對于重點目標定點清除,大幅降低對手的作戰效能,同時大幅減少了己方的人員、裝備消耗,又是一種新型的“降維打擊”。海灣戰爭中,自詡“世界第四軍事強國”、擁有120萬軍隊、近萬輛蘇氏坦克裝甲車、百架戰斗機的伊拉克軍隊在美軍電磁干擾+隱形戰機+精確制導打擊下僅一個多月就被消滅,地面戰爭僅僅打了100小時,完全沒有還手之力。戰后統計,伊拉克此戰傷亡的10萬人大部分死于空襲,還有7萬軍隊在逃亡中被俘,而美國及其盟國僅戰死378人,且大部分是“誤傷”,這是現代戰爭“降維打擊”的典型案例。

          新時代,機器人、無人機等科技的發展將會給戰爭導入新的維度。基于民用低成本研制的機器人或無人機,經過一些軍用的信息化改造后,大批量地投入到戰場使用,對那些高價值量目標發起消耗式攻擊。一方面,這種“無人”對“有人”的攻擊大幅降低了攻擊方的生命成本,減少戰場傷亡;另一方面,由于低廉的成本而可以大規模裝備,哪怕是自殺的消耗式攻擊,對方的攔截成本以及被攻擊的損失成本都大幅高于攻擊的裝備成本。兩者構成新的“降維打擊”。在本次俄烏沖突中雙方均投入了大量的低成本無人機,烏軍的“旗手”TB-2無人機不但可以進行戰場偵察,跟蹤和標記俄軍作戰裝備,還可以攻擊包括人員、坦克、裝甲車的常規目標以及防空導彈、海軍運輸艦、“猛禽”級快艇以及運輸直升機等高價值目標;俄軍無人機在戰場通信、電子干擾和偵察方面也有顯著成果,例如輔助摧毀了美軍援烏的M777榴彈炮等。美國蘭德公司甚至有利用大量廉價的借助人工智能的蜂群無人機來介入某些敏感區域作戰的計劃。

           

          三、“降維打擊”對于投資理念的啟發

          在商業中也涌現出層出不窮的“降維打擊”的案例。

          最為人熟知的案例之一是諾基亞的衰落。上個世紀90年代,從時任芬蘭總理的哈里·霍爾克里撥通了由諾基亞生產的第一個GSM電話開始,諾基亞先后推出了多款手機,其中的2110、3210、3310、7650、1100等多款產品成為風靡全球的爆款產品,使得諾基亞在1998年取代摩托羅拉成為最暢銷手機品牌,2000年在全球手機市場份額高達30%,是第二名摩托羅拉的2倍,營業額也從1996年的65億歐元增長到2001年的310億歐元,增長了5倍。

          然而當2007年喬布斯帶著初代iphone向手機市場發動進攻開始,諾基亞開始在北美逐漸萎縮,收入利潤年年下滑,并在2012年把坐了15年的全球最大手機生產商的寶座讓給了三星,隨后13年手機業務被微軟收購,結束了一個時代。

          諾基亞失敗的最大的原因,是在手機產品向智能手機變革的關鍵時刻,仍然固守自家研發的塞班系統。然而配備安卓系統和蘋果IOS系統的智能手機無論從硬件配置、用戶操作和功能體驗、兼容性和系統設置等各方面,均對配備塞班系統的諾基亞手機形成了“降維打擊”。在智能手機的浪潮中諾基亞最終沒有跟上腳步,被時代的浪潮拋棄在沙灘上。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照相機行業。2005年數碼相機逐漸取代膠卷相機成為整個相機市場的主流,2006年寶麗來公司宣布全線停產成像膠片產品,2012年柯達膠片申請破產保護,宣告著膠卷相機基本退出歷史舞臺。數碼相機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在2010年達到了巔峰時期,全球年銷量超過1.2億臺。然而數碼相機生產企業沒有預料到的是,把剛剛在照相機市場取得勝利的它們迅速淘汰的,是蓬勃發展起來的智能手機行業。手機的便攜、易用、廉價和高滲透率的優勢對笨重、昂貴的相機本來就形成了“降維打擊”。相機本來僅剩的高成像質量的優勢也在手機廠商的瘋狂內卷不斷提升CMOS大小加上軟件側的各種算法修正下所剩無幾。再加上對消費者而言,對于照相的需求也從過去的裝進相框裱裝起來而變為發送經過畫質壓縮的朋友圈或存進內存。數碼相機的銷量從2010年的峰值到2019年被壓縮了87%,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進一步下滑42%。經營相機業務84年的奧林巴斯在停產深圳工廠后在2020年拆分相關業務,退出相機市場;2017年尼康宣布停止無錫子公司的運營,隨后在2021年關閉了日本本土的2家相機鏡頭工廠,僅保留生產高端鏡頭的工廠,并把相機生產業務移至泰國;曾經占據數碼相機半壁江山的佳能在2022年1月宣布由于市場萎縮、經營困難,終止珠海工廠的生產。

          反過來看,智能手機的銷量從2010年的不到3億部提升到峰值的15億部,基本上把數碼相機的市場全部吃干抹凈。從數碼相機廠商的角度出發,這種“我毀滅你,與你無關”的“降維打擊”完全無法防御。

          IMG_258

          IMG_259

          如果把視野進一步放大到人類史的角度,歷次工業革命都是新技術帶來的新產業對于老產業的“降維打擊”的過程。在這一次次的變革中,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邊際不斷拓展,人類文明的繁榮和豐富程度不斷提升。

          IMG_260

          再回到投資的視角,每一輪的科學和技術的革新或變革通常都能夠帶來或大或小的新市場、新應用,從而帶來相應的投資機會。我們應當特別關注其中的“降維打擊”帶來的投資機會。

          與一般意義上的成長股投資范疇不同,“降維打擊”指向的是既存了一個舊的較大規模的市場,而新的技術將以全新的體驗對這個舊市場進行替代,同時還大大拓展了舊市場的邊際和空間。因此,“降維打擊”的重點一方面在于判斷技術替代的概率,相較于判斷一些全新技術的應用成功概率而言,難度是有所降低的;另一方面是既存了一個較大的市場空間,而新技術能夠大大拓展,那么市場空間也是相對具體而容易測算的。我們也可以去實際體驗新技術與舊技術的優越性,在滲透的早期可以獲得較好的感性認識。總體而言,“降維打擊”適用于成長股投資,且難度相對更低,確定性相對更強,市場更容易測算,因而能夠獲得較好的風險收益比。

          就目前的產業方向而言,一個“降維打擊”的案例可能是智能汽車行業。傳統車企尚未完全脫離追求低油耗、高可靠性、低制造的理念,而新能源車企已經用引入跑車的百公里加速、空氣懸掛等客戶體驗來進行“降維打擊”,未來隨著高級別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等各種智能化技術的導入,汽車產品給客戶帶來的體驗將會與傳統車是不同的維度,智能汽車的佼佼者也有希望實現對于傳統車企的“降維打擊”,甚至不僅僅替代家用車,還能夠替代運營車輛,甚至遠期也許會替代公交客運車輛,技術觸角還能夠延伸到道路運輸、礦山、港口等商用車的運營場合,從而能夠享受到萬億級別的遠期市場空間。

          另一個“降維打擊”的案例是服務機器人行業。我們已經看到在商場、餐館等場合出現了一些功能簡單的導購、傳菜機器人,部分替代傳統的服務人員。未來伴隨著自動駕駛技術、智能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的進步,機器人能夠逐漸迭代升級,從而具備更優秀的自主行走、復雜操作等能力,在倉儲物流配送、家庭清潔護理、商業服務乃至戰爭等各種場合替代人工,從而把人類從一些簡單枯燥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能夠從事更多具備創造性的活動,進一步加速人類世界的發展。

           

          四、做“降維打擊”的高維度投資者

          “降維打擊”理念帶給我們的其實不僅僅在于尋找“降維打擊”帶來的投資機會,另外一重啟示是,如果投資本身也是一個具備多重維度的行為,那么我們應當能夠掌握盡可能多的維度,從而成為一個具備“降維打擊”能力的高維度投資者。 

          實際上,由于投資者行為的復雜性,我們不可能完全的梳理出投資的所有維度,但是我們可以梳理出比較重要的一些維度,為我們思考如何實現“降維打擊”提供一些參考。

          投資最重要、最本質的維度仍然是研究的維度,這也是價值投資理念所依據的最核心的維度。一般而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從宏觀、產業和公司層面的運行規律中尋找到公司價值中長期的趨勢,從而提高投資的勝率。當然,如果能夠掌握宏觀、產業和公司的關鍵環節的信息,本身對于信息掌握就比一般投資者位于更高維度,直接就可以對其他投資者“降維打擊”。這也是監管方需要大力限制內幕交易的原因。如果撇除掉這些因素,那么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就成為在研究這一重維度中致勝的秘訣。

          交易也是重要的一重維度。研究主要是對中長期的空間定價,而交易則是直面資金流動的規律,可以選擇不去思考背后的宏觀、行業、公司具體是什么樣的,把交易維度做到極致的就是量化基金,用各種模型算法去尋找資金流動的套利空間。

          投資者情緒管理也是一重維度。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觀性,然而不同的交易結果會催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從而對于后續的交易產生影響。一段時間內交易對了,股價漲了,也許會對投資對象產生感情,甚至過于樂觀估計;交易錯了,股價跌了被套牢,也許會對原本客觀的研究結果產生懷疑,進而過于悲觀估計。

          除此之外,投資資金的成本和體量、個人勤奮程度、信息渠道等都是跟投資相關的維度,這些維度彼此之間不完全獨立,但是綜合起來構成了投資的多重維度。

          如果掌握盡可能多重維度,在每一重維度都能夠超越大多數人,那么就可以成為一個具備“降維打擊”的高維度投資者,從而追求長期的投資回報。

           

           

          風險提示

          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 id="ud4tc"></meter></meter></meter><listing id="ud4tc"></listing><del id="ud4tc"></del>
          <strong id="ud4tc"></strong>

            1. <optgroup id="ud4tc"><samp id="ud4tc"><dl id="ud4tc"></dl></samp></optgroup>
              <delect id="ud4tc"><p id="ud4tc"></p></delect>
                blued视频免费观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