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妖鏡”在手,私募“黑戶”無處留
時間:2020-06-10
作者:
【編者按】2020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決勝年,也將迎來第二個全國投資者保護月。
保護投資者權益是一切基金管理活動的出發點。
防范以私募基金的名義開展非法集資活動是行業的使命。
5月10日至6月15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組織開展“防范非法證券期貨宣傳月”活動。
在私募基金的購買過程中,在宣傳推介、身份資質、購買等環節可能會出現一些違法違規行為,我們將此前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聯合制作的手冊,與大家分享,為財富護航。
本篇為身份資質篇
(本文轉載自中國證券報)
私募基金募集機構在投資者身份資質的管理上做得好不好,是識別違規私募的“照妖鏡”之一。其中三個環節最易“埋雷”:投資者不達標,投資者人數超限,不進行投資者適當性評估匹配。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聯合北京市星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制作下述海報,幫助投資者“防雷”。
作者: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北京市星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