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投資盤點:2023年能否迎來變局?
時間:2022-12-23
作者: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地緣政治,疫情反復和美聯儲加息等一系列沖擊下,資本市場震蕩加劇,不僅股市跌跌不休,債市也遭遇2年來最大調整,商品市場同樣跌宕起伏。對于大部分投資者來說,今年都是較為艱難的一年。
但2022年終將過去,2023年即將到來,站在2023年投資旅途的起點,應該以怎樣的心態、秉持怎樣的信念繼續前行?或許是時候重溫投資中那些樸素的道理,為接下來的投資旅途點亮一盞明燈。
2022年雖然艱難,但終將過去
2022年,股市大幅回調,主要指數都有超10%以上的下跌,即使4月底以來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反彈調整,近期仍有不少指數跌幅20%以上,是市場少有的主要指數普跌的一年。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2.12.16
分行業來看,煤炭行業獨領風騷,獲得超10%以上的正收益,交通運輸勉強為正,30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8個跌幅超過20%。之前火爆的新能源也盛極而衰,電力設備行業跌幅23.56%。
數據來源:Wind, 申萬一級行業,截至2022.12.16
從個股表現來看,剔除新股,有3336(72%)的股票下跌,60%的股票收益集中在-40%到0%之間。獲得正收益的股票中,有838只股票收益超過10%,182只收益超過50%。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2.12.16
2022年,市場風格多變,熱點切換頻繁,大盤小盤,價值成長加速輪動,投資環境更加復雜,這也使追逐熱點投資難上加難。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2.12.16
偏股公募基金今年以來收益主要集中在-35%到5%之間。私募集中在-35%到15%之間,主要由于基金數量更多,收益更加分散。但私募基金正收益概率明顯大于公募基金,表現出了更好的回撤控制特性。
數據來源:Wind, 朝陽永續,包括普通股票型,混合偏股型和靈活配置型公募基金以及11.30后更新凈值的私募基金,截至2022.12.16。
以史為鑒,2023年能否迎來變局?
2022年,經濟運行壓力持續凸顯,內部消費遭受疫情反復沖擊、地產持續低迷;外部通脹持續高位、美聯儲強力加息以及需求回落出口增速放緩;市場整體以殺估值為主,發生了較大跌幅。
11月防疫政策迎來轉向,地產三支箭緩解行業硬著陸風險;海外美國ISM PMI首次跌至50以下、通脹基本確認見頂。2022年壓制市場表現的內外因素均有望在2023年迎來拐點;中央高層會議表明宏觀政策重心回到經濟,擴內需,提振市場信心是重中之重,防疫重心也逐漸從抗疫到市場恢復。
2023年將是經濟重啟的一年,也是充滿希望的一年。
八十年代起每次換屆之年,固定資產投資都比平均水平有較大的提升。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拉動年份末位數逢3逢8出現高點,助力于經濟增長。同樣2023年也是政府換屆年,疊加地產疫情防控迎來拐點,有望迎來經濟重啟的一年。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如果以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為例,歷史上沒有一次連續2年下跌,但連續兩年上漲的概率不小。在2021年指數下跌超20%后,接下來的年份似乎有著更為樂觀的預期。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2.12.16
除此之外,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每次最大回撤超30%都迎來了超100%的反彈。如果在市場低迷時不敢入場,那至少要管住手,不要盲目在底部賣出造成永久性虧損。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2.12.16
站在2023年起點,重溫幾個投資真言,點亮接下來的投資旅途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巴菲特
如果用估值分位數作為恐懼貪婪指數,分別在前30%分位(恐懼)和后30%分位(貪婪)買入上證指數并持有一段時間,在分位數小于30%時買入,無論是平均收益還是正收益概率,明顯大于70%的分位。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2.12.16
投資的過程中80%的時間都是在忍耐和等待中度過的,只有20%的時光是快樂的。
——彼得林奇
基金投資也是如此,少部分的上漲時間支撐起了總體的好收益,但如果想通過頻繁買賣躲過這80%煎熬的時間,直接享受那20%的美好時光,很可能連這20%的時光都錯過了。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2.12.09
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
——約翰·鄧普頓
我們很容易在市場冰點時極度悲觀,認為未來深不見底,又在市場過熱時過于樂觀。如果用換手率表示市場情緒,情場情緒和行情走勢高度相關,磨底期清冷縮量,而行情也在此時開始醞釀;相反,市場情緒最高漲的時候往往也是大行情快要結束的時候。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2.12.21
風險提示
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